中國食品安全網訊(章淑娟 記者陳家華) 進入盛夏以后,悶熱的天氣容易令人食欲不振。不過,近期廈門一些餐廳不約而同地推出一款以臺灣綠竹筍為主要食材的菜品,卻廣受消費者喜愛。“這種臺灣綠竹筍可以生吃,和水果一樣清甜可口”,“簡單炒熟也可以,或者帶外殼蒸25分鐘,筍肉很鮮脆”,“夏天吃這個綠竹筍很清爽”,市民們對臺灣綠竹筍贊不絕口。
據悉,這是廈門現代名優果樹開發有限公司種植的臺灣綠竹筍。它為何可以被當做水果一樣生吃,且如此深受消費者的青睞?記者實地探訪了廈門現代名優果樹開發有限公司臺灣綠竹筍種植基地。
圖為廈門現代名優果樹開發有限公司臺灣綠竹筍
在廈門市集美區坂頭石兜水庫上游,一處海拔300多米的山坡上,有一片200多畝的竹林。記者看到,一些農民正在這片竹林里俯著身軀挖筍。“每年到六、七、八月份,綠竹筍正好到旺季,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了。”現代名優的董事長劉國全向記者說道:“忙也高興呀,說明又豐收了。”他表示,挖綠竹筍的農戶大部分是來自種植基地周圍村莊。原來,劉國全在廈門現代名優果樹開發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創辦了廈門欣龍溪果蔬專業合作社,開創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發展新模式,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高價值農產品生產,提高經濟效益。
農戶們在夏日炎炎下,靠著自己勞動的雙手挖臺灣綠竹筍,揮灑著汗水,也洋溢著笑臉。劉國全向記者介紹道:“這些綠竹筍是從臺灣引進的, 2007年的時候,我連根帶泥種下綠竹,用有機肥料進行栽培,花了半年時間,就挖到了鮮脆的竹筍。”他表示,現代名優一直致力于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臺灣綠竹筍正是因為這種標準化、專業化的種植方式,才能在半年時間里就挖到竹筍。而傳統的扦插種植技術,至少需要3年才能長出竹筍。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現代名優的臺灣綠竹筍為A級綠色食品。2017年,廈門現代名優果樹開發有限公司“劉國全牌”綠竹筍入選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指定農產品,成為“金磚特供”,并榮獲廈門市政府牌匾及與會嘉賓的稱贊。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筍肉的清脆甘甜,劉國全一直堅持以有機肥為主種植,并以山泉水灌溉臺灣綠竹筍。他說:“我從1993年就開始種植果樹,我知道有機肥及水質對農產品品質的重要性。我們多施有機肥,用山泉水澆灌臺灣綠竹筍,加上種植基地的地勢高,晝夜溫差大,所以筍肉就像水果一樣,可以生吃。”另外,廈門現代名優果樹開發有限公司還通過制定專業的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基本上不用農藥,產品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化,讓廣大消費者放心品嘗可以生吃的臺灣綠竹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