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明代畫家徐渭創作的《荷蟹圖》,用中國傳統水墨畫技法生動展現了“荷蟹共生”的場景,如今,這一充滿田園情趣的場景在重慶也得到生動體現。近日,由重慶市政協組織的“參政議政巴渝行”活動走進酉陽縣,在政協委員的建言獻策下,酉陽楠木鄉打造荷蟹生態養殖基地,不僅可以賞荷觀景,發展鄉村旅游,靠賣螃蟹還能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營造出一幅現代版的《荷蟹圖》。
重慶酉陽楠木鄉打造200余畝荷蟹生態養殖基地?伊永軍/攝
酉陽打造“荷蟹共生”一舉兩得
走進酉陽楠木鄉紅星村,上百畝荷塘映入眼簾,正值荷花盛開的時節,水面上,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畫面,美不勝收;水面下,則是“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場景,生機盎然。在這里,不僅養殖有泥鰍、黃鱔等魚類,還有今年剛剛引進的大閘蟹。
水上可賞荷觀景,水下可搞水產養殖 伊永軍/攝
只見當地村民從荷花池中撈起一個圓柱形的網籠,里面有10幾只大閘蟹,每一只都有拳頭般大小,據介紹,這個品種是從山東東營引進的黃河口大閘蟹,目前還沒有長成,等到上市的時候,個頭還可以大一倍。由于實行的是訂單農業,養殖的大閘蟹還沒出欄就已經被全部訂購一空,不愁銷路。
據重慶市政協委員、酉陽縣政協主席庹漢興介紹,這個荷蟹生態養殖基地是酉陽縣政協助推的一個脫貧攻堅項目。荷花池里養螃蟹,水上可以賞荷觀景,發展鄉村旅游;水下可以搞水產養殖,最大化利用土地,增加單位土地產出,促進農民增收。
荷蟹生態養殖基地既發展荷花相關產業?伊永軍/攝
農戶入股分紅 每畝收益近2000元
據介紹,楠木鄉圍繞“山地農業+民俗旅游”的發展方式,建造200余畝荷塘,涉及土地農戶100戶,其中貧困戶37戶。2019年3月,引進大閘蟹,按照“公司+農戶”等模式,采取土地租金400元/畝對土地戶進行保底,產生的效益公司與農戶8:2進行分紅。
基地建成后,預計畝產生態荷蟹500只,實現畝產值約1萬元。據大閘蟹養殖戶彭仕兵介紹,按照畝產利潤7500元計算,農戶的分紅可達到1500元,再加上400元的土地租金收益,每一畝的收益就可達到1900元。
此外,荷蟹生態養殖基地還帶動12戶貧困戶到基地務工增加薪金收入,工資根據季節每天在60-200元不等。
彭仕兵說,過去,楠木鄉交通閉塞,出行不便,農業生產條件低,人居環境臟亂差,通過近幾年來縣政協的傾情幫扶,政協委員們的建言獻策,楠木鄉鄉村旅游實現從無到有,產業發展從弱到強,通過荷蟹生態養殖基地等的打造,更大程度帶動了百姓的增收。如今的楠木鄉,已成為酉陽的后花園和納涼避暑休閑勝地。(伊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