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雅安市秉承“生態雅安、天府之肺”的定位,以綠色發展示范市為總攬,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安全為重的農業發展理念。通過多年的努力,雅安市獲得了“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區”“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稱號,全市6縣2區全部成功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今年2月被四川省政府認定為“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
是什么讓雅安在農產品質量監管和綠色農業發展方面得到多方肯定?雅安市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書記劉毅剛表示,雅安市一直全力以赴,按照“四個最嚴”構建全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
“雅安市致力于鞏固提升‘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區’建設成果,提升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與基地對接率、轉換率,強化產品認證和證后監管。”劉毅剛介紹,今年雅安市新增綠色食品20個,綠色有機認證面積3萬畝以上。截至目前,擁有全國綠色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60.25萬畝、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27.35萬畝。
同時,雅安市啟動了“蒙頂山茶”“雅安藏茶”“雅安獼猴桃”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探索“區域公用品牌+行業品牌+企業品牌”宣傳推廣模式,先后組團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第八屆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和成都市農博會。據統計,雅安市農業領域共有中國馳名商標5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7個,認證綠色食品193個、有機食品90個。“蒙頂山茶”品牌價值達33.65億元,在全國“十大茶葉品牌”中排名第八;“雅安藏茶”品牌價值達18.61億元。
落實實名制 監管數字化 生產托管化
據了解,雅安市實行農資“登記備案”制度,要求“登記進貨備案、銷售備案”以及農戶信息登記備案,落實實名制購買。監管部門從源頭掌握了農資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同時要求農資經營商家不能為農戶開“大處方”,要引導農戶合理施肥、科學用藥。
除了監管投入品外,還要監管產出品。利用已建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雅安市實行區、縣檢測交叉抽檢,目前,雅安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已全部通過驗收,其中市級檢測中心和5個區縣已通過“雙認證”。
劉毅剛介紹,結合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雅安市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農業農村云管服平臺上線工作。平臺將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把智慧農業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有效結合。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二維碼等技術為載體,對農產品監測信息、農事記錄、生長環境信息、農殘檢測記錄、綜合健康指數、物流信息等進行收集,監管部門能及時掌握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過程,強化風險控制力,同時消費者也可及時了解農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
此外,雅安市還創新了農產品用藥施肥“托管”模式。第三方托管機構以科學、高效的技術承包農戶土地的用藥、施肥工作。劉毅剛介紹,名山區茶農已經加入這種模式,這不僅減輕了茶農的務農負擔,還為他們節省了成本;而監管部門的監管對象從規模小、分布廣的農戶轉變到成規模的托管機構,監管方式得到了由點到面的轉變。
開展專項整治 落實檢打聯動
今年年初,圍繞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違禁使用、制假售假等問題,雅安市農業農村局進行專題研討,制定了《2019年雅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方案》;開展了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生豬屠宰監管“掃雷行動”、漁政專項執法“亮劍”行動、農產品和農藥質量監督抽檢等一系列重大執法行動,嚴厲打擊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制定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應急預案》,規范和指導應急處理工作,有效預防、及時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
落實黨政同責 強化屬地管理責任
今年7月以來,雅安市農業農村局領導、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品牌培育科室負責人先后與雅安市8個區縣政府召開座談會,聽取各區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落實情況的匯報,并提出相關要求。該局指出,各區縣政府要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經費預算、納入工作績效考核,在規劃制定、力量配備、條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出現問題。
雅安市委、市政府也不遺余力地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供保障。據悉,雅安市財政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培育提供了超過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劉毅剛表示:“食品安全的源頭就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做農產品,我們要用心、憑良心、有責任心,這不僅僅是一項工作,也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更關系著我們的子孫后代的健康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