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朱青南?記者朱定榮) 近年來,為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泉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以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幫扶,按照“分步走”的工作思路,不斷建立健全食品小作坊監管和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在普遍最難的小作坊監管中破局,并取得初步成效。
從完善小作坊檔案起步
“要對食品小作坊進行有效監管,首先要摸清轄區食品小作坊家底,掌握小作坊食品安全狀況。”根據今年年初工作部署要求,泉州市市場局精心組織各縣(市、區)市場(食藥)監管局、各直屬分局在歷年來食品小作坊摸底調查基礎上,以各基層市場(食藥)監管所、鄉鎮社區及食藥質量協管員為主,深入開展摸底排查,進一步摸清全市所有地方傳統食品品種底數,完善小作坊監管檔案;同時,由各基層市場(食藥)監管所負責,在社區公告欄、集貿市場、生產加工聚集區等重點區域張貼小作坊專項治理整頓通告,并向食品生產小作坊發放《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告知書》,督促其改進和完善生產加工條件,依法依規組織生產,保證所生產的食品質量安全。
積極優化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核準程序
為進一步優化準入審核程序,推進全市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核準工作,泉州市市場局組織部分審查專家,針對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核準現場核查內容及時制定核查要點,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現場核查要點》(以下簡稱《核查要點》),《核查要點》從質量管理、加工場所、設備和工器具、人員管理、生產加工五個方面對小作坊進行了規范。另外,壓縮申請核準申辦流程和時限,出具小作坊產品監督抽查檢驗項目指導意見,在保證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優化了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核準的申辦條件和程序。同時,及時修訂已公布的四批小作坊食品執行標準,重新梳理完善已公布四批小作坊食品監督抽查指標項目指導意見,便于各縣局把握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核準的相關工作標準,方便小作坊業主辦證。
開展分類整頓治理
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泉州市市場局采取“分類監管、區別對待”的辦法,重點突出城區、城鄉結合部、食品生產集聚區等三個區域,組織各縣局結合轄區實際逐步開展分類整頓治理。一是生產傳統工藝美食及低風險食品的,如具備條件,督促其依法申辦生產加工條件核準;如暫不滿足條件,限期整改、限期申證。二是對部分現做現賣、即制即食和前店后廠的攤(店)進行梳理分類,有效地解決了過去無人監管的盲區;三是生產加工條件惡劣、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黑窩點”,堅決予以取締。通過分類監管的辦法,有效地解決了食品加工小作坊監管難的問題,全面提高了食品小作坊的質量管理水平。
出臺全省首個小作坊監管指導意見
為使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以下簡稱小作坊)的監管有據可循、有法可依,在全省率先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全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進一步完善小作坊允許生產加工食品目錄、大力推進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核準工作、嚴格落實小作坊質量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小作坊示范點帶動作用等十個方面對全市小作坊的監管工作進行全方位部署,為小作坊監管指明了方向,逐步形成了基層政府統籌管理、屬地負責、部門履職、聯防聯控的小作坊監管工作模式。
此外,根據全市各縣(市、區)食品資源優勢和產業特點,泉州市市場局還積極推動地方政府探索實行食品加工小作坊“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集中監管”的區域監管新模式,按照“政府扶持、部門指導、市場運作”的總體思路,指導晉江、惠安等地建設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從源頭上狠抓小作坊產品質量安全,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全市小作坊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