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8月9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通報了10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飲料不合格7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不合格1批次,方便食品不合格1批次,餅干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原因涉及微生物污染、品質指標問題。
不合格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有8批次,占不合格總數的八成,包括7批次飲用水和1批次方便食品,分別為:寶雞好友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好心情牌18.9L/桶飲用純凈水,千陽縣自來水公司城北龍泉水廠生產的18.9L/桶飲用純凈水,陜西恒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18.9L/桶飲用純凈水,陜西以琳源泉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8.9L/桶包裝飲用水,陜西以琳源泉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7L/桶包裝飲用水,洋縣美沁純凈水廠生產的18.9L/桶桶裝飲用純凈水,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陜西天天一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天天一泉牌18.9L/桶天天一泉包裝飲用水(其它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亞硝酸鹽不合格;陜西省軍區軍人服務社銷售的標稱寶雞秦之億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290克(面皮200克+料包90克)/袋岐山搟面皮(香辣味),菌落總數超標。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規定銅綠假單胞菌標準值為n=5,c=0,m=0,單位為CFU/250mL。桶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原因可能是水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部分企業對環境衛生監管不到位,操作不夠規范,生產過程中交叉污染;流通環節中,存放時間長,水桶多次循環使用增加了二次污染風險。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并非致病菌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滅菌不徹底而導致;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另外,還有2批次食品檢出品質指標問題,分別為西安市人人樂超市有限公司涇渭路購物廣場銷售的標稱陜西卓寶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四通丁丁牌180克/袋丁丁樂粑,酸價(以脂肪計)超標;咸陽人人樂商業有限公司世紀大道第二購物廣場銷售的標稱西安丹迪食品有限公司(禮泉生產基地)生產的丹迪牌168克/袋早餐餅干原味,過氧化值(以脂肪計)超標。
酸價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的酸敗程度,油脂酸敗產生的醛、酮類化合物長期攝入會對健康有一定影響。一般情況下,酸價超標的膨化食品,消費者在食用過程中能明顯辨別出哈喇等異味,需避免食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膨化食品》(GB 17401-2014)中規定,膨化食品中的酸價(以脂肪計)的最大限量為5mg/g。造成酸價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原料把關不嚴、生產工藝不達標、產品儲藏條件不當,特別是存貯溫度較高時易導致食品中的脂肪氧化酸敗。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變質。隨著油脂氧化,過氧化值會逐步升高,雖一般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損害,但嚴重時會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餅干》(GB 7100-2015)中規定,餅干中的過氧化值(以脂肪計)的最大限量值為0.25g/100g。過氧化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用油已經變質,或者產品在儲存過程中環境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油脂酸敗;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經氧化,原料儲存不當,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使得終產品油脂氧化。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成屬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寶雞、咸陽、漢中、渭南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督促食品生產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不合格產品、分析原因并進行整改;寶雞、咸陽、漢中、西安、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令食品經營環節有關單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風險。
不合格產品信息
(來源: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相關報道: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的通告(2019年第30期)
本文由食品伙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系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