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董葦 記者黃小桂)“食品安全關系千家萬戶,尚德守法才能讓生活更加美好”,今年6月,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23個部門以此為主題,聯手推出“2019年廣東省食品安全宣傳周”的活動主題。確保食品安全,需要社會共治,而生產企業落實自身主體責任,可謂其中最關鍵的一環。
近年來,江門市積極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市食品安全環境不斷優化之余,食品產業也得到高質量發展。新會區的陳皮產業,今年4月更被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韓長賦稱贊為 “將小陳皮做出大產業”; 廣東新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寶堂”)作為其中的“大科技”示范性企業,也獲得韓部長的考察、點評,稱其“堅持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成不平凡的事業,做成不平凡的產業”。
一個百年“老字號”,是如何借助現代科技,將新會柑肉“變廢為寶”,研發出陳皮酵素這一新型產品?并實現綠色種植,為當地農民創業增收,積極參與社會共治?帶著這些問題,《中國食品安全報》廣東記者站、中國食品安全網食安廣東記者近日專訪了新寶堂的掌門人——陳柏忠董事長。
推動產業創新:借助生物科技,把新會柑肉“變廢為寶”
據了解,新寶堂創立于1908年,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會陳皮制作技藝”傳承人單位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經過四代傳人的努力,如今,新寶堂已發展成集新會柑種植、原材料批發、食品研發深加工、連鎖專賣店和電子商務、生物科技于一體的新會陳皮實業開發公司。
說到陳皮酵素這一新型產品的研發過程,陳柏忠說,其實最初就源于一個簡單的初心——實現對新會柑的完整利用。對于一般柑橘,人們都是食肉棄皮;而新會柑則在“皮貴肉賤”的傳統觀念影響下,習慣性地“留皮棄肉”。看著好端端的柑肉被丟棄,陳柏忠很是心疼,“新會每年都有7萬多噸柑肉被廢棄,不但浪費了資源,還污染環境、破壞土壤,對本地人的生活也造成很大困擾。”而在他看來,造成這種現狀,說到底是因為沒技術,不知道如何將柑肉利用起來。于是,他便開始琢磨,能否通過科技創新,將新會柑肉也充分利用起來。
基于此,新寶堂搭建了一個科研平臺,深入研究新會柑肉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經過十余年潛心鉆研,這項科研成果終于獲得市場轉化,于2017年底成功研發出“陳皮酵素”。據介紹,陳皮酵素結合了新會柑果肉、新會陳皮、益生菌,加上黃精、枸杞子、山楂等藥食同源的藥材,經過720天發酵而成,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據陳柏忠透露,目前公司已與8所大學、2所三甲醫院和1所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和商業合作關系。
參與社會共治:從源頭抓綠色種植,促進當地農民就業增收
為確保產品的質量安全,新寶堂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生產體系,覆蓋最源頭的新會柑種植到后期的生產加工等各個環節。首先,從一開始就把控用藥、防蟲害,實現健康安全的種植,從而確保新會柑的源頭質量。據陳柏忠介紹,公司與新會區300多農戶聯合成立新寶堂新會柑種植合作社,種植面積近1萬畝;合作社嚴格執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標準種植,指導農戶科學化種植,并進行可追蹤的農事登記,做到原料“有源可溯”。目前,該種植合作社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廣陳皮生態種植與產地加工示范基地”專項。陳柏忠說,在與果農合作的過程中,雙方也慢慢建立起一套誠信體系。“對于少數不夠守信的,我們會進行重點管理,加強抽查和檢測;最終也會對原料進行嚴格篩選,挑選符合安全標準的供應商。”
生產加工環節,新寶堂則采用GMP制藥級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體系,對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和精度。記者走訪參觀發現,新寶堂還打造出了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可以實現皮、肉、渣、汁的自動分離。
據陳柏忠透露,在陳皮酵素推出市場的這幾年間,新寶堂已帶動當地農民銷售收達入1.5億元,“我們目前也擁有70間加盟連鎖店,銷售渠道輻蓋300多個城市。”
事實上,隨著陳皮酵素市場的逐漸開發,目前整個新會柑的皮、肉、渣、汁、核都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利用,在促進當地農民就業增收、解決廢棄柑肉浪費與污染環境等問題之余,也改變了新會陳皮產業以銷售原材料為主的產業結構。陳皮精深加工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在新會區的科研支持下已逐漸成型。
未來發展規劃:深挖新會柑價值,往大健康產業發展
談到陳皮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陳柏忠堅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會聯合國內外高等院校,繼續推進產學研發展,并匯聚高精尖技術和優秀的科研單位,開發更多新會柑酵素產品,為新會陳皮產業的發展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生物科技與循環經濟的新模式。”按照其目前的規劃,新寶堂還將以“傳承文化結合高新科技”為引領,打造“文化體驗+科研基地+生產線+互聯網+旅游”的發展模式,將新寶堂打造成一個集中醫、中藥、化學、益生菌、檢測、農業、食品等多專業多領域范疇于一體的科研平臺。
而作為新會陳皮產業的示范性企業之一,新寶堂可謂當地陳皮產業發展現狀的一個小小“縮影”。據了解,新會區一向注重用科技賦能陳皮產業,深化與重點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強科研成果轉化,以為陳皮尋找更廣闊的產業前景。據官方信息顯示,新會目前已成立陳皮相關研究院8個、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產學研合作基地20個、省工程中心1個、高新企業100多家,陳皮新產品的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5%以上;目前,利用新會柑肉等資源,“陳皮果醬”“陳皮酒”“陳皮酵素”“陳皮蟲”以及“生物肥料”等30多個產品已經面世,新會陳皮加工企業和科研機構也收獲了30多項科研專利。
就在今年6月,新寶堂還與廣州聯合醫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聯合醫生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持續加大陳皮酵素臨床研究投入,“希望在產品開發與醫藥渠道營銷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促進陳皮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陳柏忠說,新寶堂未來會繼續致力“以生物科技孵化新會陳皮產業”,進一步拓展新會陳皮的產業鏈,推進其往大健康產業和循環經濟方向的發展;并與合作社、農戶進行訂單業務,從而帶動當地種植業的發展,為農戶創造更多收入,也將更多天然無害的產品帶給消費者,為大眾的健康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