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8月15日電 今日,記者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上半年,四川全省蔬菜、水果、茶葉、畜產品和水產品等大宗農產品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99.5%,農藥、化肥使用量連續4年實現負增長,飼料獸藥產品質量安全可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標本兼治,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
四川省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綠色發展需要,以減肥控藥、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為重點,新立項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51項,現行有效省級農業地方標準859項,農業標準體系不斷健全。在40個縣開展優質水稻高質高效創建示范區建設,10個縣開展現代漁業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建設;累計建成現代經作產業標準化基地771萬畝、部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199個、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34個,標準化基地不斷擴大。
在40個縣開展優質水稻高質高效創建示范區建設,10個縣開展現代漁業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建設;累計建成現代經作產業標準化基地771萬畝、部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199個、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34個,標準化基地不斷擴大,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推進。
據介紹,為把食品安全源頭控制好,上半年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共抽檢樣品6837個,蔬菜、水果、茶葉、畜產品和水產品合格率分別為99.4%、100%、99.7%、99.7%和98.1%;專項監測共抽檢蔬菜、茶葉、柑橘、草莓、雞肉(蛋)和學生飲用奶等農產品樣品3110個;監督抽查共抽檢各類農產品樣品620個,檢出1個不合格樣品。
著力解決農獸藥殘留、生豬屠宰、農資打假等突出問題。今年以來,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24.2萬人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主體14.6萬家次,查處問題526起,取締關閉生豬屠宰場點9個,發放宣傳資料61.2萬余份,查辦案件487件,移交公安機關2件,查獲假劣農資34.2噸,挽回農民經濟損失1304萬元,有力打擊了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在24個縣120個鄉鎮試點鄉鎮監管標準化服務站建設,推動縣鄉兩級監管機構和監管人員全覆蓋。配備村級協管員4.2萬余人,逐步把監管力量向村組延伸,打通監管“最后一公里”。加快市縣農產品質檢體系項目建設和“雙認證”,新增竣工驗收5個,累計164個;新增“雙認證”10家,累計147家,農產品質檢能力穩步提升。
落實追溯工作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等“4掛鉤”機制,在8個縣開展追溯示范縣建設。加快國家追溯平臺、省級追溯平臺應用和對接,國家追溯平臺分配工作機構賬號804個,入網注冊生產經營主體3134家,錄入監管、檢測、執法信息1616條,以及產品批次信息、銷售信息10719條。省級追溯平臺完成APP開發,新入駐生產經營主體1408家,累計入駐6956家,使用追溯碼2.5億張。
對問題產品,歷來采取零容忍態度
針對檢出的不合格農產品,怎么消除風險隱患?
四川省農業農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省廳對問題產品歷來采取零容忍態度,即使不足1%的問題,也要付出100%的努力。上半年監測結果已通報各地,要求各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針對監測發現的問題,跟進開展監督抽查,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單位;將繼續深入開展農藥及農藥殘留、獸用抗菌藥及獸藥殘留、水產品獸藥殘留及非法投入品等專項整治行動,加大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力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安全用藥宣傳培訓,加大規范用藥指導力度,嚴格落實安全間隔期和休藥期規定;主動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的銜接,對不合格產品采取禁止入市銷售、監督銷毀和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堅決杜絕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嚴防、嚴管、嚴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放心。
據了解,為更高標準、更高質量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縣創建。國家農業農村部已認定成都、綿陽市安州區、鄰水、蒼溪、西充等1市4縣為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廣元、德陽市旌陽區等1市11縣第二批創建試點單位已通過省級核查驗收;累計認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12個、示范縣120個。通過示范效應,有效整體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