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西鄉縣茶葉局發布通告。
西部網訊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告,陜西鵬翔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網絡平臺銷售的兩批次漢中仙毫不符合有機茶標準,相關獲證產品被撤銷國家有機產品認證證書,且5年內不可再認證。
當地監管部門:不符合有機標準產品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8月14日,西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西鄉縣茶葉局通告稱,經初步調查,因鵬翔茶業公司日常管理不善造成兩批次有機茶原料中混入非有機茶原料,致使產品檢測值不符合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目前,已責成該企業停止有機茶宣傳及銷售,企業也對已經銷售的產品進行了召回,在售的有機產品全部下架處理并封存。
通告同時指出,按照目前國家食品安全認證體系標準從低到高依次為: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本次鵬翔茶業公司兩批次產品檢測值雖不符合有機產品國家標準,但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之規定,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非有機產品可正常生產銷售。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內多家茶企有機產品農殘超標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檢測結果顯示,鵬翔茶業公司被國家抽檢兩款有機產品共檢測了56項指標,按照國家有機茶標準,其中53項檢測值合格,3項檢測值不合格,檢出禁用物質分別為聯苯菊脂、氯氟氰菊酯、毒死蜱。
而同批次被撤銷有機產品認證的還有江西井岡山茶廠、勐海雨林古茶坊、貴州陽春白雪茶業等多家茶企。這三家茶企的五款產品也分別檢測出了聯苯菊脂、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噠螨靈、噻嗪酮等農藥殘留。
記者查詢發現,本次檢出不合格項目涉及的農藥中,聯苯菊酯、氯氟氰菊酯、噻嗪酮通常用于防治小綠葉蟬、尺蠖和螨類等害蟲,而噠螨靈、甲氰菊酯和毒死蜱均沒有取得茶葉農藥登記許可,禁止在茶園中使用。
業內專家建議:茶企要在生產和管理上要再下功夫
記者了解到,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加工的茶葉,在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等物質生產。此外,有機茶需要經過第三方有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認證。
茶行業有關人士表示,從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茶企不合格產品中涉及農藥的含量來看,很有可能是其他途徑污染所導致的,但也應清醒地看到,企業在生產管理過程是存在比較大的問題,特別是檢測出茶園不能使用的化學農藥成分,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茶文化專家、茶貴人出品人奚斌鋒認為,現實中由于農產品的特殊性,茶園日常管理不善、外界影響等都可能造成農殘超標。此次事件表明,茶企在有機茶的生產和管理上要再下功夫,進一步加強監管和檢測,提升行業自律,協同政府從源頭保證有機茶產品真實有效,其他企業也要防微杜漸,全面排查隱患,推動茶產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