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鄧夢 記者程伯全) 8月16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邛崍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長江上游水稻新品種集中展示示范現場觀摩暨水稻‘藏糧于技’科技論壇”。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是中央確保糧食產能的新思路,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糧食戰略實施的新途徑。2019年中央、四川省委一號文件再次強調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的重要性。面對四川主要糧食作物(水稻)普遍存在自然資源約束加劇、科技貢獻率不夠、農民種糧積極性下滑等問題,依靠科技進步推動“藏糧于技”戰略實施,來穩定糧食生產,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和手段。
為認真貫徹一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大田糧食作物提檔升級,優化發展,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支持下,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邛崍市人民政府聯合,在天府現代種業園(四川省邛崍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選擇了2000畝稻田作為水稻“藏糧于技”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區。展示區征集了長江上游包括雜交稻、常規稻、專用稻、早稻、彩色稻等類型近200個新品種,集成示范水稻機直播“種肥藥一體化”、綠色防控、規模化節本增效等適宜西南大面積生產應用的栽培技術,以及高端生態稻米生產技術示范。通過大面積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制模式的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優化調整水稻品種品質結構,不僅能更好滿足種植戶對不同生產需求、滿足企業的特殊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健康生活的要求,同時也能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據了解,下一步,四川省將繼續依托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優勢,深化以“藏糧于技”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鄉村振興的科技支撐工程,重點加強四川省主要水稻生態區最適專用優質品種、綠色農業生產技術、高效智能農業作業扶持標準、優質加工工藝集成等應用,為科技協同專用化機制模式和規模化生產經營培育方式等平臺,提供穩定的支持,加快推動四川省水稻生產向機械化、集約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記者了解到,論壇還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謝華安、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胡培松等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成員,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技中心相關部門領導及安徽、福建、湖南、重慶、貴州、云南、漢中等地種子站、種業公司、農科院代表,四川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相關領導和專家,四川省21個市州農業農村分管局長、種子管理站站長,33個承擔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工作的縣(市、區)級種子管理機構,四川水稻主產區市級農業科學院水稻專家等約200余名相關從業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