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雙益生態果園里,負責人徐燕正在組織果農將采摘的葡萄整理裝箱,采摘葡萄的市民絡繹不絕,一派豐收景象。
“除了保證周邊市民來園里來體驗采摘外,我們還與深圳簽訂了70萬斤的訂單,目前已經銷往深圳10多萬斤。”徐燕告訴記者,眼下游客除了采摘夏黑、玫瑰之星等優質葡萄,還可以采摘黃桃,10月份還有彌猴桃。
在離雙益生態園不遠的陽光雨露采摘基地,人們在800畝的田園里采摘葡萄、桃子、梨子。基地負責人張斗義介紹,果園里春天有草莓、桑葚、櫻桃,秋天有柑橘、板栗。基本上一年四季有果。
宜秀區地處安慶郊區,區域和生態條件優越。近年來,宜秀區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休閑觀光農業轉型。全區每年安排獎補資金1500萬元支持現代農業。近期,宜秀區又制定促進林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安排財政獎補資金1000萬元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區委、政區府還大力推廣郁金香花展、采摘節、龍舟文化節、荷花音樂節等以種植業為主要載體的休閑農業品牌。羅嶺鎮的葡萄、楊橋鎮的柑橘、五橫鄉的楊梅、白澤湖的蓮子……以特色農產品為核心,全區一批特色種植旅游品牌正在形成。
“這里的蔬菜雖然貴點,但是不打農藥又新鮮,吃著放心!”8月13日下午,在宜秀區白澤湖鄉大楓社區的一家采摘園內,市民葛紅梅采摘了西瓜、番茄等一批果蔬。去年以來,每隔幾天,她都會過來為家庭集中采購一次蔬果。
采摘園負責人江國介紹,在這里西瓜一斤要4元甚至更貴,青椒豆角等蔬菜基本上都是5元一斤。即使這樣,來采摘的人還是絡繹不絕。一個原因就是專業管理,綠色種植方式讓市民免除了繁雜的種植過程,又讓市民可以享受到采摘的樂趣。另一個原因就是政府不僅把外部道路修好了,也整理了內部環境。環境好了,采摘自然就變成了休閑。
目前,宜秀區發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247家,楊橋現代農業示范區、龍泉生態園、鮑沖湖蓮花基地、花溪茶谷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園項目健康發展,各種特色果蔬種植面積1.5萬畝,年產值2億多元。(胡勁松?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