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就《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有關情況舉辦專題新聞發布會。
會后,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指南》和《辦法》對推動和促進保健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避免產品的夸大和虛假宣傳。
劉學聰表示,《辦法》的出臺是一項積極的行業鼓勵性政策制度,可謂中國保健食品管理政策的里程碑,對進一步推動和促進保健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行業企業期待已久、擁護支持。
劉學聰說,《食品安全法》確立了保健食品實施注冊與備案雙軌制管理,這項政策的核心即是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和功能目錄,《辦法》的出臺是對管理政策的完美補充。《辦法》明確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和允許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的制定和調整、公布的程序和路徑,改變了以往政府主導的局面,讓行業企業站在目錄與功能研究的舞臺中央,極大地鼓勵和促進產業的研發與創新。
“保健食品備案產品不再局限于維生素和礦物質類原料,更多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原料加入備案目錄,更多產品快速上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劉學聰說,根據科學研究與進步,動態調整可以聲稱的保健功能,在祛除不符功能的同時,允許新的保健功能準入,這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在保健食品不斷收緊嚴管的當下,《辦法》的出臺無疑對行業來說是強心劑,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堅定了產業發展的信心。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治病。但有的推銷人員常常“忽悠”消費者,有的甚至把保健食品吹噓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坑老騙老。針對上述問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指南》,規范警示用語的標注。
劉學聰說,歷經20多年的發展,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從法規完善、質量安全,產品豐富、工廠優化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為國家經濟建設以及國民健康作出了積極重要的貢獻。同時,行業內夸大虛假宣傳問題引起社會反感,消費者反映強烈。
“在當下以有限的監管資源面對無限的營銷行為的情況下,管理部門針對業內的突出問題,采取在保健食品標注警示語的管理措施,我認為或許是不得已但卻必要的管理措施。”劉學聰表示,盡管很擔心警示語的標注會加深公眾對保健食品產業的負面認知,但業界總體認為,通過《指南》規范警示標識,有利于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自律意識,有利于避免產品的夸大和虛假宣傳,有利于促進消費者正確認知保健食品的功能作用,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有利于營造良好的保健食品市場環境,有利于保健食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劉學聰說,協會將同業界一道,加強《保健食品標注警示語指南》的學習和做好相關科普宣傳工作,同時考慮制訂更多自律規范措施,教育和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認識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