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8月23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27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飲料、方便食品、酒類、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水產制品等6類食品604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10批次,檢出其他污染物、微生物、質量指標等問題。
4批次食品檢出其他污染物問題
不合格產品中,有4批次食品檢出N-二甲基亞硝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分別為天虹商場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南海廣場店銷售的標稱廣州市新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蝦米和墨魚,肇慶市昌大昌超級購物廣場有限公司四會廣場店銷售的標稱揭西縣旅揭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魷魚絲(手撕)和魷魚絲(燒烤)。
N-二甲基亞硝胺是一種高毒物質,該類化合物在環境中很少,前體物質胺類、硝酸鹽、亞硝酸鹽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微生物或者天然催化劑的作用下可形成N-亞硝基化合物。一般食品中含量較少,如長期食用腌制、熏臘肉制品,對身體健康會產生危害。不合格原因可能是成品儲運不當;腌制、熏、臘等加工方式控制不嚴;原料帶入等。
4批次食品存在微生物指標問題
有4批次食品存在微生物指標問題,其中3批次檢出霉菌超標,1批次檢出大腸菌群超標,分別為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二通食品商行銷售的標稱高州市秋穗保健食品廠生產的淮山米粉,陽江市江城區華慶海產品經銷部銷售的標稱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天天好食品廠生產的石磨黑芝麻糊,陽江市江城區銀嶺惠旅食品便利店銷售的標稱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天天好食品廠生產的石磨黑芝麻糊,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東永旺天河城商業有限公司佛山南海大瀝分公司銷售的標稱廣東南興天虹果仁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原味核桃仁(生干),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可能性較大。本次檢出大腸菌群不符合產品明示標準及質量要求,未檢出致病菌,結合居民膳食結構、抽檢情況等因素綜合分析,健康風險較低,但反映該食品衛生狀況不達標。大腸菌群超標可能由于產品的加工原料、包裝材料受污染,或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受人員、工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的污染、有滅菌工藝的產品滅菌不徹底而導致。
霉菌屬于真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敗變質,破壞食品的色、香、味,失去食品的食用價值,并產生真菌毒素危害人類健康。食品中水分含量和環境溫濕度是影響霉菌繁殖與產毒的主要條件。霉菌超標主要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裝材料受到霉菌污染,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生產工器具等設備設施清洗消毒不到位或產品儲運條件不當而導致。
2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
此外,還有2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分別為標稱河源市靚帥寶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客源香牌客家娘酒,酒精度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佛山市三水日日升商業連鎖有限公司文輝分店銷售的標稱佛山市尚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咸干花生,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酒精度是指在20℃條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乙醇。產品明示質量標準及質量要求規定,酒精度含量應符合其標簽明示值±1.0度。酒精度不合格主要原因可能是企業對產品質量控制不嚴、包裝不嚴密造成酒精揮發損失、低度酒冒充高度酒等。
過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種指標。過氧化值用于說明樣品是否因已被氧化而變質。那些以油脂、脂肪為原料而制作的食品,通過檢測其過氧化值來判斷其質量和變質程度。過氧化值反映了油脂酸敗的程度。過氧化值高表明樣品中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到了一定程度,吃起來有酸敗、哈喇等異味,澀,口感差。一般情況下,過氧化值略有升高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損害,但如發生嚴重的變質哈喇時,所產生的醛、酮、酸會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責令企業查清產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并分析原因進行整改。同時要求相關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將相關情況記入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并按規定在監管部門網站上公開相關信息。
不合格產品信息
(來源: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相關報道: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27期)
本文由中國食品安全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系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