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樂業縣舉行了紅心獼猴桃采摘上市啟動儀式。“開采不到一個小時,就接到了2.5萬公斤的訂單,這讓我們48戶貧困戶社員樂壞了。”該縣花坪鎮莊房獼猴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美說。
樂業紅心獼猴桃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今年該縣1.5萬畝獼猴桃成熟上市,產量近5000噸,產值近1.9億元,獼猴桃種植戶人均實現增收5000元以上。該縣打造萬畝獼猴桃扶貧產業園,覆蓋1.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引導貧困群眾通過流轉土地、參與種植、入園管護等方式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走進甘田鎮板洪村牙意獼猴桃扶貧產業示范園,只見連片的獼猴桃鋪滿山頭,綠濤蕩漾。“在家門口的產業園上班,每天有100元多的收入,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等學到獼猴桃種植技術,我也要種上幾畝。”板洪村脫貧戶黃景偉說,他和妻子通過土地流轉和到產業園務工,每年收入超過4萬元,在去年成功脫貧摘帽。
依托獨特的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樂業縣從2008年起引進種植獼猴桃,出臺多項惠民政策與措施,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并給予種植紅心獼猴桃的農戶2000元/畝的補助資金,把貧困戶吸引到產業鏈上。同時,該縣派出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在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開展技術培訓等方面為農戶提供全程跟蹤服務。
在政府的引導下,該縣有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或種植大戶參與獼猴桃開發種植,打造高產、優質、高效的獼猴桃產業園。目前,全縣1000畝以上示范園有4個、500畝以上示范園有9個、100畝以上有39個。
根據貧困戶的經濟能力、勞動力等情況,該縣在產業園探索劃分“創業園”“就業園”“托管園”三類“園中園”,鼓勵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同時對無勞動能力和不能進行產業發展的貧困戶實行托管式扶貧。
在銷售上,該縣實行“統一標識、統一包裝、統一推廣、統一銷售、統一定價”,采用線上與線下推廣并行的營銷模式。線上利用多個電商平臺進行產品展示、掌上搶、樂拼購等系列促銷活動;線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開展推介活動,通過搭建展臺、播放宣傳片、現場品鑒等方式,打響樂業紅心獼猴桃知名度與認知度。
“我們將繼續引進、扶持一批獼猴桃加工和農業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把獼猴桃產業打造成群眾的甜蜜產業、致富產業。”樂業縣委書記方志高說。據了解,隨著獼猴桃種植技術日益成熟,該縣計劃擴大種植規模,打造10萬畝產業園,實現貧困戶人均擁有2畝獼猴桃的目標。(凌聰 楊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