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江門市人大常委會了解到,《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草案)》已于日前發布,向社會征求意見,該條例出臺后將成為廣東省首部針對單個地理標志產品進行立法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條例也將通過對新會陳皮產業鏈的立法保護,推動新會陳皮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據悉,《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草案)》有望于明年上半年出臺實施。
條例全方位保護“種”“柑”“皮”
被譽為“廣東三寶”之一的新會陳皮有著悠久歷史,是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目前,江門市新會區全區新會柑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覆蓋11個鎮街的193條村,擁有家庭農場5000戶、合作社300多家。新會陳皮產業正朝著千億產值的目標邁進。
然而,由于市場主體零散、監督管理欠缺、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等痛點和盲點問題,新會陳皮產業發展仍顯滯后。
新會陳皮被譽為“廣東三寶”之首,是廣東十大道地中藥材之一。
時至今日,隨著新會陳皮行業越做越大,無論是行業自身,還是消費市場,都對加強陳皮市場管理、擴大陳皮文化和品牌效應抱有更高的期待和實際需求,以地方立法規范引領陳皮產業長遠健康發展成為全社會共同的關切。
據了解,江門市人大常委會2018年將新會陳皮保護項目確定為年度立法預備項目,并啟動調研起草工作,今年又將其定為2019年年度正式立法項目。自該立法項目啟動以來,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數次召開座談會和論證會,廣泛征詢社會各界的立法需求,《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草案)》已于日前發布。
該條例主要內容包括明確立法目的與立法依據、保護地域范圍、適用主體、組織領導以及部門職責、聯動保護機制;注重新會陳皮文化傳承與發展利用,實施產業扶持和政策支持,鼓勵合理利用新會陳皮開發新產品,鼓勵拓展新會陳皮產業鏈,推動新會陳皮產業發展;新會柑、新會陳皮產地、種質資源、種子種苗、種植園建設與管理、新會柑種植與種植技術推廣與管理;規定對新會陳皮品牌維護及新會柑、新會陳皮地理標志專用標志、證明商標的保護與宣傳;規范新會柑、新會陳皮的種植生產加工登記,建立新會柑種植、采摘、銷售臺賬、農事記錄及其生產加工、銷售臺賬,加強新會陳皮的質量監管和控制等。
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曹利表示,立法的目的就是對“種”“柑”“皮”以及產地、工藝、民俗文化、公共品牌進行全方位保護。“要真正破解新會陳皮產業發展中的痛點和盲點問題,就不能只從產品終端著眼,而要從種質資源、農業生產環境到種植、加工、品牌等全產業鏈進行保護,從而推動產業的發展。”他說,“比如通過立法推廣新會陳皮溯源管理,解決新會陳皮與外地陳皮的區別問題,加強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發揮作用等。”
據了解,這一保護條例出臺后將成為江門自獲地方立法權以來制定的第七部地方性法規,也將成為廣東省首部針對單個地理標志產品進行立法保護的地方性法規。
痛點、盲點制約產業發展
新會陳皮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不可多得的藥食同源、食養俱佳的著名地方土特產,新會陳皮被譽為“廣東三寶”之首、廣東十大道地中藥材之一。2006年,新會柑、新會陳皮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09年,新會陳皮制作技藝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2000年以來,新會陳皮產業迎來快速發展,影響力也逐漸從地方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目前,新會全區新會柑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加工產品品種100多個,帶動就業5萬余人。新會陳皮也從傳統的“一張皮”發展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鏈,全產業總產值已高達60余億元。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中,新會陳皮位列全國地理標志產品第41位,品牌價值達89.1億元。新會區提出了打造千億產業的目標。
新會全區新會柑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
然而,記者采訪中發現,目前,仍有不少痛點和盲點制約著新會陳皮產業的發展。新會陳皮名聲在外,然而,陳皮的產地卻并非只有新會。除新會外,廣東其他地區及廣西、福建等地均有出產陳皮。近年來,隨著新會陳皮影響力的提升,購買陳皮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怕買到冒充新會陳皮的外地陳皮”“怕買到年份造假的次品陳皮”等擔憂的存在也造成了群眾的困擾,并且蠶食著新會陳皮的品牌價值,規范產業發展刻不容緩。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柑普茶、小青柑茶都是較早以新會柑為原料的產品,頗受市場的歡迎,然而,近兩年,外地柑也生產加工柑普茶、小青柑茶,對新會產的柑普茶、小青柑茶產生了不小的沖擊。“這兩年,新會產的柑普茶、小青柑茶在市場上的銷量有下降趨勢,就是受到外地產品沖擊的結果。”他說,“我們沒有產地保護意識,我們的優勢就弱了,這對產業發展肯定有影響。”
“辨別新會陳皮的真假就是個問題。”新會陳皮從業者何先生表示,“僅用一個地理標志證明難管住冒充者,用儀器去檢測也不見得就行,這就給外地陳皮假冒新會陳皮提供了機會。”
另一方面,新會陳皮盡管已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但是記者在當地走訪時發現,真正使用地理標志的經營者并不多。“由于經營者使用國家地理標志需要單獨向有關部門申請,程序多,審批時間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家使用地理標志的積極性。”?新會陳皮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關炳華說,“大家都知道國家地理標志是好東西,但是用不好。”
據了解,為規范新會陳皮產業發展,2006年,新會柑和新會陳皮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時配套了相關的管理規定。2008年,《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新會柑》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新會陳皮》兩個地方標準出臺實施。2009年,新會陳皮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同時配套了相關管理規定。2012年,新會區制定了《新會柑(陳皮)種植永久保護地規劃方案》。2018年,新會區制定了《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促進產業綠色提質增效扶持辦法》。
“這些標準的制定和政策的出臺為維護新會陳皮公共品牌、促進新會陳皮產業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關炳華說,近年來,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新會陳皮產業的發展都給予支持,推動了產業的發展。
但是,關炳華也表示,由于沒有更高層面的政策出臺,使部門間缺乏統籌協調。“部門想出力,但是有力使不上。”他說,“比如說對陳皮文化的推廣宣傳,相關部門很有熱情,但是因為缺乏部門間的協調,僅憑一個部門的人力、物力、財力就難以落實到位。”(嚴建廣、黃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