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 (曹火)實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技術購買服務,開創性引入第三方食品安全監管力量,合肥新站高新區這一新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拓寬的是工作思路,創新的是工作機制,承載的是多元理念,實現的是社會共治。
合肥新站高新區市場監管局于2014年初以原新站工商分局為基礎組建成立,完成工商、食藥、質監“三合一”改革。原工商行政管理隊伍迅速重組,在專業食藥監管人員未配一兵一卒的情況下,肩負起基層食藥安全守護職責。新站高新區地處城郊結合部,在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過程中,硬件配套保障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市場經營者安全規范意識相對淡薄,給本已千頭萬緒的市場“全科”監管工作帶來更大挑戰。
“少且不專”的人事矛盾威脅安全底線
自監管體制改革以來,市場監管局不僅業務職能擴大2倍,各類監管對象更是超3倍增長,開發區內的省示范職教基地、高新智慧產業基地、商學醫居配套快速突起,70名監管人員肩負著全區40萬常住人口的食品安全、3萬家市場主體的質量安全、近萬臺特種設備的運行安全。監管隊伍人員數量缺口大且結構性矛盾突出,幾無食品藥品專業人員。薄弱的人員力量與繁重的監管任務的嚴重不匹配威脅著食藥安全底線。
“慎且新”的破局探索獲管委會支持
食品安全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基本要求,堅決不能讓“安全失守”的不可承受之重成為矛盾激化的代價。 “5+2”、“白+黑”保證轄區食藥產營主體風險分級監管“一個都不能少”的同時,新站市場監管人努力思考探尋破解困局的的辦法,受到區管委會的高度重視及大力支持。2018年下半年,市場監管局以問題為導向,創新為引領,比照同類開發區監管經費投入,分析本轄區市場發展形勢,遠赴先發地區調查學習。經過半年的務實審慎研究,提出大手筆引入第三方監管力量,以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技術購買服務為解決方案。區主任辦公會組織部門研討為創新立項掃除盲點,市場監管局邀約專家評審論證修正完善項目細節,在法治程序、科學思維的軌道上,新站高新區食藥安全監管技術服務采購項目順利招標落地,于2019年7月8日簽約實施。
“精且廣”的第三方監管開創全新局面
實行食藥安全監管技術購買服務,專業監管精益化。“精、準、細、嚴”是精益化的主要特征,分業態組建多支專業協管隊伍,在對食品藥品產營主體的日常監督檢查中,充分發揮檢測技術精準、執行標準嚴格、檢查參數細分的優勢,給予企業更專業、更實用、更及時的規范指導,為企業的安全管理提升提供職業化方案,成為企業的安全監督管理“顧問”。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既實實在在補給了人員數量,更真真切切升級了隊伍質量,在堅持食藥產營主體風險分級檢查數量全覆蓋的基礎上,加固了面向監管對象個體的監督整改質量堡壘,避免了因人力、專業性不足強撐的“全覆蓋”流于形式,符合了以“全覆蓋”保障食品安全的初衷。
實行食藥安全監管技術購買服務,行政監管重點化。將“前端”偏重于指導規范的食藥日常監督檢查工作主要交予第三方,發掘的精準涉案線索第一時間向執法端傳遞。行政監管重心后移,集中有限的執法力量有的放矢出重拳,部署重要食品藥品專項行動,重點深挖打擊食品藥品違法行為,查一警百,形成有力的執法威懾。后移的重點化行政監管與前端的全面化專業監管共同匯成“溪潤萬物浪淘沙”的食品安全監管生態,既讓監管無死角,也讓有限的執法力量聚焦成拳,全面服務,重點執法,點面結合,共繪食品安全保障與發展的藍圖。
實行食藥安全監管技術購買服務,多方平臺信息化。搭建四方四聯(政府、公眾、協管方、企業)專業信息系統,點對點聯接無距離,產營消、督管罰信息共享無界限,線上線下技術服務一體,事中事后監督管理互動。科學建設利用信息化多方平臺,實現食品安全線上共治、線下落實的“O2O模式”社會共治
實行食藥安全監管技術購買服務,監管理念全新化。通過與第三方專業監管單位的具體協議,合法合理化地將行政監管重心后移,活躍第三方職業化監管服務市場,由“保姆”轉任“監理”和“警察”,加快喚醒食藥企業自主意識,激發社會共治潛力。這一新的監管模式是“發揮第三方監管力量,彌補政府的監管不足”主張的創造性實踐。合肥新站高新區市場監管局不僅以此作為食藥監管尖銳人事矛盾的對癥良藥,更是通過第三方的專業化技術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科學化分析預警、規范化人事管理、產業化社會效應,全方位提升轄區食品安全監管效能,織密織牢基層食品安全網,努力為第三方監管新模式探索提供新站經驗,樹立榜樣和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