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紀海燕)8月24、25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黑龍江省政府主辦,綏化市政府、黑龍江省科技廳、商務廳、中科院長春分院承辦的“院士龍江行—綏化玉米產業發展對話”在黑龍江省綏化市舉行。
????作為該省2019年“院士龍江行”的第三場活動,本次活動以“推動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通過院士、專家與政府、企業、農民圍繞玉米產業總體發展趨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高玉米加工業附加值的途徑,國內外玉米發酵產業的發展前景、技術壁壘和技術創新等話題開展對話交流,研究解決玉米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探索提升產業發展層次的方法和路徑,講好玉米故事
????????綏化市委書記曲敏致歡迎詞
??綏化,意為吉祥安順。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松嫩平原腹地的寒地黑土核心區,松花江、呼蘭河兩大水系滋養著“二山一水七分田”。養育著530萬勤勞質樸、包容善良的綏化人民。綏化是農業大市。糧食產量高峰值達到300億斤。綏化現在也是鮮食玉米最大的種植地,寒地黑土特色物產豐富。綏化是工業新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一度領跑全省,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了50%,已成為全國聞名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聚集地。綏化是方興之城。經濟總量躍升至全省第三位,進入了全省“六個綜合類”城市第一方陣,“哈大綏”都市圈核心區“黃金三角”重要支撐的地位凸顯。我們既做壓艙石,又成供給端,還正在爭當排頭兵,“都城地”建設近三年,我們邁出三大步,凝聚了共識,完善了體系,鏜出了由大變強,由近變親,由新變眾的振興發展的新路子。“都城地”是我們堅決貫徹學懂弄通做實重要要求的施工圖。“都城地”是我們持續推動“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孕育的寒地黑土生金長銀的試驗田。“都城地”是我們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桃花源”。我們加強了頂層設計,謀篇布局,圍繞“三個第一、三個千億”的目標任務,構建“1+4+N”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千百十工程”,我們堅持兩手并用,兩條腿走路,通過招大引強,聯合裂變,培育放大,一批世界級亞洲水準,國內領先的央企、國企、民企紛至沓來,一群農民企業、小微企業、本土企業雨后春筍。
?????我們聚焦“兩頭兩尾”(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 ),三鏈疊加,推動大宗農產品大上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創新供應鏈,玉米成為主體,推動小眾特色優質農產品,靠“三品”,就是品種、品質、品牌闖市場。鮮食玉米是主力,玉米產業已經成為綏化“第一支柱產業”的“領軍者”。一是現代玉米產業體系初步建立。二是現代玉米產業集群效應顯現。三是現代玉米產業層次邁向高端。 “原料當商品、初粗即加工”已經成為綏化的歷史。
綏化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子林進行主旨演講
?綏化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子林在主旨演講《把握產業脈動共赴玉米之約》中說,百年綏化,因農而生、向工而強。1999年山東諸城興貿的龍鳳玉米投產,開創了綏化玉米加工的先河。20年間,綏化經歷了加工能力從10萬噸到目前近千萬噸的滄桑巨變。一批批重量級企業紛至沓來,經歷了產品從產業鏈低端的寥寥幾種到如今的上百種,世界玉米產業鏈的頂端開始有了綏化的身影
?
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監郅永寬與張子林共同發布綏化鮮食玉米標準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首席科學家兼國投生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岳國君院士以《依托龍江農業資源,建立和延伸糧食產業鏈和價值鏈》為題進行主旨演講,他說,玉米深加工就是將玉米籽粒的各種成分分離出來,以達到物盡其用、科學應用之目的。玉米是農產品轉向工業原料的最大品種。因此說到玉米,除了農業思維,還需要工業思維、商品思維來看玉米。縱向發展,貫穿玉米種植到加工到深加工全產業鏈的過程。從橫向發展,圍繞玉米貿易供應的政治、經濟、農業、工業、軍事等領域的供給、科研、產業等,成為主要農業國的國家戰略。
????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理事長、研究員石維忱以《創新引領生物發酵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演講主題,他說,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生物發酵產業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不斷拓展產業鏈條、積極進行產品創新,改變了原先產品較單一的格局,已逐步形成多產品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盈利水平。以創新來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大力實施差異化戰略和高端化戰略,來適應市場需求的結構變化,提升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水平,實現產業新的發展。對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監郅永寬還與張子林共同進行了綏化鮮食玉米標準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