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開展2019年秋季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
《通知》要求,學校首先應按照《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的要求自查。
自有食堂的學校,重點檢查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情況,設施設備運轉情況,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感官性狀和保質期,場所、設施設備、餐飲用具等衛生狀況,有害生物滋生情況等。
采用校外集中供餐方式的學校,對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開展食品安全檢查考核,重點檢查食品原料采購查驗制度落實情況、企業質量保證體系有效落實情況、是否形成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手段等。
《通知》指出,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以學校食堂、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學校周邊的小超市、小食品店、小餐飲店等為重點單位,以畜禽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乳制品、食用油等大宗食品原料及“五毛食品”等為重點品種,以食品進貨查驗、食品貯存、食品加工制作、餐飲用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樣等為重點行為,加大監督檢查工作力度。
對檢查中發現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立即督促學校或經營企業進行整改并確保整改到位;對未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的,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對發現的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此外,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將以近3年發生過學校食物中毒或食品安全事件的地區和學校為重點,對風險隱患排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聯合督查。(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