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身條件差,只能靠自力更生去硬拼。年紀大了打工困難,必須把掙到的錢拿回家,然后發展一個比較長遠、還有效益的產業?!?月16日,在黔江區新華鄉石鐘村5組,正在烘焙花椒的鄭仁超向筆者道出了邊打工邊創業的艱辛歷程。
把花椒幼苗栽到土里后,鄭仁超仍然堅持外出打工掙錢。這是因為花椒投產后,需要錢購買烘干設備,而且次年花椒正式投產后,他還需要找錢修建凍庫,保證長年有鮮花椒對外供應。購買烘干設備和修建凍庫,不是幾千、幾萬元能夠解決的,動輒需要數十萬元的資金。鄭仁超這個當地人公認的硬漢,通過一邊打工一邊創業,一步步實現了他自己定下的創業目標,成為黔江土家山寨的“花椒大王”。
鄭仁超將鮮花椒用叉送到烘烤間?李詩素/攝
?
今年49歲的鄭仁超,1997年到新疆打工,干了2年挖煤工后,又到重慶主城區的建筑工地打工,期間學會工地上釘制門窗木模。2009年他開始帶班,也順便承接一些小工程自己干。逐漸有了經驗后,他拉起一支木工隊伍開始走南闖北做工程。2010年到貴州銅仁承包一些小區樓盤的木工活做,因誠實守信,如期保質保量完成工程分段項目,得到建筑商的信賴,鄭仁超至今在貴州扎根已近10年。鄭仁超與其他小包工頭不一樣,他不當甩手掌柜。既是包工頭,也是活路頭。他每天帶著工人一起做,除了購買一些相關材料的費用,他只從中多少抽取一些費用作為開支,很多工人愿意跟他一起掙錢。現在,他擁有一支70余人的木工隊伍,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為石鐘村村民。
“我承接的活路,每個環節不僅是監管到位,自己還要親手做,質量要得到保障。每一處工程做完,沒得一處返工的?!编嵢食f,這樣一來,進度趕上了,結算也快。鄭仁超靠誠信打拼,在貴州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并在黔江城區購買了商品房和小轎車,還將這些年打工的存款用于回家發展花椒產業,為村里的父老鄉親拓寬增收路子。
發展產業 流轉600余畝土地。“在建筑工地釘模,現在都是30層以上的高樓,年紀越大,風險就越高,況且還不能用機械操作,一釘一錘必需靠人工來完成?!编嵢食氲侥挲g大了,就吃不了這碗飯,他把打工多年的積蓄用于回家發展產業,為將來回家鋪一條生存之路,也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烘干的花椒待去葉?李詩素/攝
??
回家做什么樣的產業呢?鄭仁超選擇了當今有市場,且效益不錯的花椒(青花椒)產業。2017年春節后,鄭仁超開始在村里踩點,找到在家及外出打工回家過春節的村民,趁在一起擺家常時,便流轉了該村1、2、3、4組土地600余畝。“這些地有很多是荒山和撂荒地,我請了2臺挖機,挖了半個多月才把那些荒山荒地開墾出來。然后整理溝渠道路整整花了一個多月時間,直到5月才將花椒苗栽到土里?!编嵢食f,花椒苗栽到地里后,他沒有閑下來,還到外地去學習花椒種植管理技術等。
學會技術,鄭仁超沒有天天守著花椒基地,他依然去貴州做他的老本行。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鋤草、什么時候修枝,他都要按季節回家管理。“多年打工的心血全押在了地里,我絕不能拿錢打水漂!”鄭仁超平常也對關心他的村民說,既然選擇了這個產業,要做就做好。目前,鄭仁超的花椒基地,長年解決當地30名在家村民的務工問題,其中有一半人以上為當地建卡貧困戶。
花椒栽到地里要投入,購買相關機器設備需要錢。目前鄭仁超的花椒產業還沒到正式投產期,所需開支全靠鄭仁超打工掙錢來解決。他的計劃是今年再掙一個凍庫錢,以便儲存采摘鮮椒和滿足餐飲企業所需?!拔乙苍浵脒^去貸款,但是萬一產業做失敗了,還要欠下一屁股債??孔约捍蚬赍X來解決,這樣沒得風險,心也比較踏實。產業做成功了,既可以收回成本,也能收到效益,還能起到更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睆泥嵢食难哉勚?,便可得知他是一個穩打穩扎干實事的人。
村民在為花椒去除籽粒?李詩素/攝
?
2019年,鄭仁超又流轉400畝土地種植花椒,成為新華鄉千畝花椒示范產業。今年,鄭仁超最先種植的花椒開始投產,采摘烘干的花椒達2000斤,收入8萬多元?!盎ń芬?年才正式投產,第一年初投產,可以填補上土地一年的租金,還算是成功的?!编嵢食f,估計在明年,花椒的產量多出10倍,其產值基本可以把前期的投入扯平。
建凍庫也是鄭仁超通過走出去,對市場的了解后作出的決定,賣鮮椒比出售干花椒劃算。他大致作了一個對比,一畝地可采摘鮮椒250斤左右,一般鮮花椒至少要6斤才能烘干1斤,還有機器烘干,人工傳送、風車去葉等工序,需要更多的成本。而1斤鮮花椒市場價7元,從樹上采摘下來就可以賣錢,能夠節省很多勞動力?!拔曳磸退伎?,還是花錢建個凍庫,在鮮花椒大規模采摘期間方便儲存,以后還可以擴大種植規模?!编嵢食f,種花椒1畝收入都在1萬元以上,如有農戶愿意種,他可以幫忙聯系種苗、提供技術設備及產品的儲存,讓他們也找到一條增收的渠道。(李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