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4日電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10月14日指出,中國正處在歷史上糧食安全形勢最好的時期。這個“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糧食產量高、庫存充足;市場供應穩、糧食價格穩;保障能力強、調控能力強。
10月14日,國新辦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有關情況。
張務鋒介紹,糧食安,天下安。能夠吃飽肚子,這是中國老百姓千百年來的夢想與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舉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近20%的人口,實現了從饑餓到溫飽再到小康的歷史性巨變。這既保障了中國自身的糧食安全,也為全球的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張務鋒指出,中國正處在歷史上糧食安全形勢最好的時期。這個“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糧食產量高、庫存充足。2004年以來,中國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五連豐”,今年糧食產量有望繼續第五年超過1.3萬億斤;口糧實現完全自給,谷物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糧食庫存充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是堅實的。
第二個方面,市場供應穩、糧食價格穩。多年來,中國糧食市場供應保持充裕,不脫銷、不斷檔。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消費需求,也有效保障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軍需民食。與近年國際市場糧價幾次“過山車”式的大幅波動相比,中國糧價總體保持平穩,在合理區間內小幅波動,這對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個方面,保障能力強、調控能力強。在糧食產能穩步提升、糧食連獲豐收的同時,糧食倉儲物流體系、糧食市場體系、糧食儲備體系和應急保供體系不斷完善,特別是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建立健全,進一步壓實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負責、高效協同的良好局面。宏觀調控手段更為靈活,政策工具箱更加豐富,推動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實施政府儲備吞吐調節、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糧食宏觀調控打出了一套精準高效的“組合拳”,有力推動了糧食種植結構優化調整,提高了糧食供求平衡質量,提高了糧食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