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荷田村百香果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喜人的豐收畫卷:一叢叢綠油油的藤蔓茂盛生長,一個個飽滿的百香果掛滿藤蔓,果香四溢,沁人心脾,農民們正忙著采摘果實,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悅。
滿園百香果長勢喜人??袁群華/攝
“流轉土地有收入,基地干活有工資,年底還有分紅,感謝政府的好政策。”該村貧困戶黃秀泉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指著頭頂飽滿的百香果說。
荷田村黨支部書記黃遠興介紹,該村是省定相對貧困村,有相對貧困戶27戶,相對貧困人口72人,轄區土地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96畝。為因地制宜做強產業,有效帶動村民脫貧致富,2017年7月,在幫扶單位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增城分局的幫扶下,該村成立了種養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打造百香果種植基地,并引導19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入股。
“百香果營養價值高、市場廣闊,當年種植當年掛果便有收入,是助農增收的‘短平快’產業。”黃遠興說,最開始種植面積僅3畝,如今已擴展到16畝。隨著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基地的產量和質量也逐年提高。
走進荷田村百香果種植基地,果香四溢,沁人心脾??袁群華/攝
“鎮村干部、扶貧工作隊都幫著找銷路,現在我們的百香果每天供不應求,電話都打爆了。”行走在茂密的百香果林中,黃遠興扳起手指為筆者算了一筆豐收賬:“現在畝產是3000斤,今年預計總產可達4.8萬斤,如果后期價格穩定,產值預計可超10萬元。”
栽下百香果,鋪就致富路。如今,貧困戶不僅可以坐收土地租金和分紅,忙完農活還可以到基地務工,提高家庭收入。“家門口務工,還能學技術,將來有地方也想自己種植。”黃秀泉說。
村干部正在給果農講解百香果管理技巧??袁群華/攝
莫道深山難致富,只要勤耕可奔康。黃遠興告訴筆者,接下來該村計劃免費向有意愿參與種植的村民、貧困戶發放優質種苗,提供技術培訓,并回購百香果進行統一銷售,做強品牌,壯大產業,帶動村民脫貧增收。(黃韜煒?袁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