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4日電 10月23日,“KonNECT 2019客如云開放平臺大會暨2019客如云年度新品發布會”在北京召開。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工商銀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長梅超,斗米聯合創始人趙冰等來自行業上下游企業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嘉賓共同探討餐飲行業的機遇與困境,共話未來。
作為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客如云在大會上午重磅發布了《2019中國餐飲經營參數藍皮書》,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以及對當前市場上餐飲企業的深入探訪,總結出餐飲行業的生存周期并在報告內為經營者提供了詳細的經營建議。
對于餐飲行業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一方面,我國的餐飲規模已突破4萬億大關,而且仍在持續增長中;另一方面,增速放緩,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嚴重,品牌的生命周期短等問題也層出不窮,考驗著餐企的經營能力。
餐飲行業是門檻極低的行業,這意味著必定會充滿競爭性,某一個品類走紅,立刻會引來跟風者。比如,近幾年,酸菜魚、牛蛙、鹵鵝等爆品走紅后,很快便涌現出了一大批牛蛙、酸菜魚品牌,稀釋了行業利潤。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好餐飲,所以,成功者有之,失敗者更是不計其數。
據《2019中國餐飲經營參數藍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倒閉餐飲門店的平均存活時間僅為456天,其中大多數門店倒在8個月到2年的時間內。
按分類來說,小吃快餐店和飲品酒吧茶壺室的存活時長分別為414天和444天,甚至低于456天。即便燒烤、西餐、日韓料理、火鍋的經營時間高于平均時長,但也不容樂觀,如存活時間最長的西餐也不過516天。
由此可見,小吃茶飲雖然是當紅品類,但餐飲人仍需謹慎對待,理性進入這個市場。
在餐飲智能化的大趨勢下,要想做好餐飲,就必須轉變經營思維,具體而言是以數據為依托,做好門店運營。餐飲業的營收參數有怎樣的變化?成本參數如何做優化?利潤還有哪些提升空間……種種問題,都需要從數據中尋找答案。
正是基于餐飲數據的重要性,客如云與餐飲老板內參強強聯合,基于客如云對7年來服務的25萬家餐飲門店經營數據的分析,以及餐飲老板內參6年來在餐飲行業的沉淀,拆解了餐飲經營中的關鍵參數,進行了大量分析與探索,歷經10個月調研、分析、撰寫,推出了拆解餐飲經營全參數的分析報告——《2019中國餐飲經營參數藍皮書》。
在這本11萬字的報告里,你可以看到:營收參數探測、成本參數體檢、利潤參數解析、消費變化追蹤、城市機會挖掘、品牌調研展示等各方面的內容。其專注于真實的經營數據,餐飲老板可以從中抓住餐飲市場動向,對經營管理提供權威有效的數據指導和幫助。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大規模的應用,餐飲行業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在這個特定的階段,所有的餐企都將必須面對轉型期的“陣痛”,具體化而言企業要做好“人、財、物、客、政、場、品”七個維度的運營,任何一個環節都事關餐飲經營的成敗,要想做好,可謂困難重重。而客如云開放平臺大會的召開,為破解行業經營痛點帶來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