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養豬業最大的威脅,隨著規模化豬場的逐漸增多,規模化豬場的防病任務也越來越重。特別是傳染病在我國一些規模化豬場時有發生,老病不絕,新病不斷增加,比如今年的非洲豬瘟,使養豬業損失慘重和多種病混合感染等,給養豬業帶來極大的危害,疾病流行成為制約養豬業持續發展和影響豬場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
豬病的發生和傳播與飼養管理的好壞有直接關系,這就要求豬場在加強飼養管理的同時,掌握豬場防病的關鍵環節,有針對性地做好防病工作。
1、季節交替時期
豬的很多種疾病都是條件性發病的,可能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大量存在于環境中,而豬對環境溫度濕度非常敏感,強烈的環境刺激引起的應激反應可使豬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導致疾病發生。
季節交替時容易出現天氣突變,忽冷忽熱,病毒性疾病成為發病的誘因,造成混合感染、繼發感染的情況非常普遍,使臨床發病惡化,豬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尤其是當季節交替氣候變化明顯時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發病率明顯上升。
我們可以采取加強溫濕度的管理,重點是溫濕度差不能過大,解決好通風換氣與保溫防風的關系。
2、免疫空白期
疫苗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豬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大多數疫苗在接種后7-10天后,豬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在接種后的這段時間,豬的抵抗力下降,如果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就可能造成豬發病,甚至免疫失敗。所以,這段時間加強豬群管理尤為重要,還要注意多數疫苗使用前后2周左右不可使用抗生素。
3、引豬和進豬期
豬的流動為豬病的傳播創造了條件,很多豬病是通過豬的大范圍和頻繁流動造成的,引種不慎往往是暴發疫情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確定引進種豬或者購進其他品種豬時,必須充分細致的做好進豬前后的一系列準備工作。要到正規無疫情的豬場引進豬,盡量從一家豬場選購,防止帶來新的疫病或者不同菌株引發疾病。
特別注意新引種或進豬后,不能直接轉進豬場生產區,必須先隔離一個月左右,經過嚴格檢疫和必要的免疫接種后才能解除隔離。
4、周圍有疫情發生時
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必須具備傳染病、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個基本條件。當這三個基本條件同時具備時,就可能暴發疾病,并且造成流行。周圍有疫情發生,可以說就具備了傳染源。而傳播途徑有很多。
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對人們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人們可以從保護易感動物上下工夫。主要是加強消毒、保證營養、提高豬群的自身免疫力。
5、更換飼養員時
飼養人員在養殖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尤其是現在集約化水平不高,很多工作都需要飼養員來操作的,這些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決定著豬場的成敗。在管理過程中,盡最大可能減少因人員頻繁更換對豬場造成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豬場正常發展。
6、豬場虧損時
由于受市場大環境或豬場經營小環境的影響,豬場進入虧損階段,這個時候,經營者最關心的是錢,最容易忽視的是對疾病的預防。
如果為了減少開支,降低消耗,往往選用質量差但價格低的飼料,消毒防疫能省則省、能減就減。最終導致豬群營養水平及抗病能力下降。豬病越來越多,效益越來越差,錢越虧越多,造成惡性循環。
注意好這六個時期,豬場防控疾病將不是問題,做好合理的飼養管理是養殖利益增高的唯一措施。希望大家在危急關頭加強飼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