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也叫鱔魚,身體長長的,滑溜溜的。黃鱔不僅可以制成美味的佳肴,它的血、頭和皮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黃鱔養殖是很受養殖戶們歡迎的項目之一,營養價值比較高,也很受市場歡迎,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現在有很多養殖都選擇在稻田里養黃鱔,這是一個成本比較低的黃鱔養殖方式。那么在稻田里要怎么養黃鱔呢?接下去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稻田里養泥鰍,其實是對兩者都有好處的。首先,泥鰍在稻田里會吃掉一些雜草的種子、害蟲和其的卵,再加上其在稻田里鉆來鉆去,這樣就有利于水稻根系對養料的吸收。其次,稻田里養殖泥鰍,還具有保肥、增肥、降低養殖成本的優勢,特別是當前泥鰍的前景可觀,稻田里養泥鰍,不但不會影響水稻,還能增產增收。
在稻田里怎么養黃鱔?
1、田塊的選擇:為了保證黃鱔在稻田里正常生長,要求養殖黃鱔的稻田 要求地勢平坦、避風向陽,冬暖夏涼,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水質無污染,保水保肥力強。根據黃鱔營洞穴生活的習慣,稻田土質以黏性為好,且要求腐殖質豐富而土質疏松,以弱 酸性或中性為宜。田水無農藥和其他毒物污染,敵害動物少, 保證黃鱔在稻田里正常生長。丘陵和山區養殖黃鱔的稻田應 有充足水源,而且要保證不會受到暴雨引發的洪水沖垮田埂, 避免因逃鱔造成的經濟損失。
稻田面積2-3畝,在田內開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溝,水溝的規格為:寬50-70cm、深20-30cm,水溝開挖面積約占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幅寬100cm的60目尼龍網片構筑80cm高(埋入土層20cm)的防逃墻,2稻田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2、鱔種放養:放養的鱔種要求體質健壯、體表無傷,挑選的鱔種個體背側呈深黃色,并帶有黑褐色斑或黃頸的幼鱔,體重1〇-15克。如鱔種頭大頸細、體瘦、體表黏液少或無,表現渾身無力、反應遲緩等,則是病鱔癥狀,選擇放養時必須剔除。選購時水中黃鱔多數翹首翻腹、體色發紅,癱軟無力,成活率低或者體表發白瘦弱的個體均不宜收購作為鱔種。放養密度一般以每m2稻田放養25g/尾的鱔種2-3尾。鱔種入田前用3%-5%的食鹽水洗浴10-15分鐘,可有效預防體表疾病的發生。
3、施放基肥:采取的施肥方法是重施基肥,適施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畜禽肥400-600kg,另加過磷酸鈣30kg。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畝施尿素2-5kg。這樣既營造了黃鱔所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又能滿足水稻生長的營養需要。
4、投餌方法:投餌量靈活掌握,確保鱔魚吃飽。飼料以蚯蚓為最佳,也可以投一部分蚌肉、螺螄肉、麥麩、瓜果、菜屑等飼料。掌握“四定”投餌,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5時準時投飼。日投餌量為鱔魚體重的6%-7%。食臺應適當分散,多設幾個,以便于黃鱔均勻攝食。
5、施藥管理:其原則是: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早防早治,防重于治,這樣可避免高毒高濃度藥物對黃鱔產生藥害。粉劑藥物應在早晨露水未干時噴施,液劑藥物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稻田霧起之前進行噴霧。
6、成鱔的起捕:待稻谷收割后,排干水溝內積水,集中起捕成鱔出售。
以上就是有關稻田里養殖黃鱔的方法知識介紹。養殖戶們選擇在稻田里養殖,不僅可以充分的利用了稻田的空間,還能種植水稻,這樣一來可以有雙份的收益,這是一個成本比較低卻能夠高收入的養殖方法。水稻田里的水蟲蚊子也能成為黃鱔的天然飼料,可以說水稻田是十分適合黃鱔生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