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豬網記者金夢 鄭州報道 自2018年8月非洲豬瘟入侵我國至今,國內生豬產能驟降,生豬、能繁母豬存欄量呈現“斷崖式”減少。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9月,我國生豬存欄比去年同期減少41.1%,能繁母豬存欄比去年同期減少38.9%。豬肉供應關系到了國計民生,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但眼下我國市場豬源供給緊縮,居民消費需求無法滿足,“促生產、保供給”成為當下各階層、各行業所關注的首要事情。雖然官方已經陸續出臺了不少扶持政策鼓勵養殖戶擴欄、復養,但國內生豬行業要想盡快恢復生機仍需技術干貨作為支撐。
2019年10月19日——21日,李曼大會在河南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眾多國內外專家匯集于此,共同分享生豬養殖與生產管理技術及運用、豬病預防,監控及診斷、豬營養與飼料生產、養豬育種、養豬市場和經濟學分析等領域的國際最新資訊和研究成果。 寧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寧波三生”)作為畜牧行業動物繁殖領域的領頭羊,再次盛裝出席本次大會。與眾多同行相聚鄭州,同心筑夢,共襄盛舉。
李曼養豬大會現場,寧波三生不僅向觀眾全面展示了自身主打產品和推新產品,10月19日下午,還在D5展臺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關于批次化生產對解決當下豬場繁殖問題的作用,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助力豬場復養》的養豬技術專題講座。筆者有幸全程參與了寧波三生舉辦的專題講座,專家將自身養豬技術經驗傾囊相授,筆者不禁為他們無私共享經驗而感到動容,感謝安徽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安徽省科技學院副教授聞愛友、寧波三生養殖事業部經理崔貞亮、寧波三生養殖事業部總監楊遠榮女士!本次講座沒有循例設立開場致辭環節,直接“單刀直入”,從助力復養開始,將主題內容娓娓道來,滿滿實在的“干貨”,重磅嘉賓,閃亮登場!
防非抗瘟、助力復養,是整個行業的責任!
安徽省科技學院副教授聞愛友
講座伊始,聞教授首先向大家分享了最新公布的非洲豬瘟病毒三維結構圖,現場揭示禍害我國生豬行業一年之久的“兇手”的真面目。他還借用仇華吉研究員的“非洲豬瘟是一面透視鏡”,闡述了非瘟在我國的肆虐證明了獸醫衛生防疫體系、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從業人員素質、豬場管理水平以及生豬產業發展模式的不合理性,聞教授對我國生豬養殖生產存在的漏洞直言不諱。自古以來,社會上從來不缺會說好話的人,而是缺敢說真話的勇士。聞教授的敢說敢言,讓筆者為之欽佩!
講座現場圖
聞教授以安徽省豬價為例,他坦言,受全國性缺豬和復養、擴欄潮流影響,目前安徽省豬價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在安徽買一頭小母豬需要3500元/頭。同時,聞教授指出,雖然豬價已經高位運行,但飼養成本也在相應增加,因此,養殖戶并不是金豬行情下的真正受益者。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防非抗瘟從來不單是養殖戶的責任,而是整個行業的責任。在現下的擴欄復養大潮中,養殖戶真正缺少的是一份有實際用途的復養技術指南作為理論支撐。在聞教授授課的后半段,他基本圍繞著“清場→消洗消毒(凈化)→試養哨兵豬”等具體操作向觀眾分享一線實用養豬經驗技術。
聞教授對我國目前復養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建議是“外緊內松、注重細節”,他還以籬笆墻來比喻國內部分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他這樣說道:“非洲豬瘟專挑你的生物安全隱患和漏洞,想要成功復養,就必須要依靠科學,構建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注重實際執行力和細節管理。”
豬場“中堅力量”受威脅,整體繁殖問題怎么解決?
寧波三生養殖事業部經理崔貞亮
母豬是豬場高利潤的中堅力量,但當前因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國內能繁母豬存欄大幅下降,二元后備母豬種源嚴重不足,加上疫情防控和生物安全的需要,母豬調運、引種都比較困難,以及國內大部分養殖戶對后備母豬飼養管理不夠完善以及營養、疾病等問題,造成大量不發情或者無初情期的大日齡后備母豬以及大量使用育肥母豬(三元母豬)。因此,在主題講座上,寧波三生養殖事業部經理崔貞亮給我們帶來《豬場繁殖問題整體解決方案》主題報告分享。
崔經理表示,很多豬場要淘汰的母豬,比如初產母豬斷奶后發情率、配種受胎率低、二胎產仔數少等二胎綜合征問題,以及空懷、返情、流產和長期不發情的異常母豬,受豬源緊張和行情的影響,育肥雌豬(三元母豬)被陸續留下來進行繁育配種。但此類母豬的生產性能包括發情率、受胎率、產仔數以及泌乳能力等都要遠差于正常二元后備母豬,所以解決豬場該類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講座現場圖
崔經理從育肥后備母豬(三元后備母豬)常態化入群操作、大日齡后備/育肥后備母豬入群操作、異常母豬最大化利用操作、夏天高溫季節提高母豬產能方案以及母豬二胎綜合征解決等5個方案進行講解,全方位覆蓋當下豬場母豬繁育所實際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讓觀眾更直觀清晰地了解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崔經理以一種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與大家分享經驗。不僅用實際操作案例文字+語言講解,還配上操作示意圖,圖文并茂,手把手教授觀眾該如何操作。
光有經驗技術、問題解決方案而沒有對應產品顯然不能真正解決養殖戶的問題,因此崔經理以寧波三生旗下產品,結合解決方案,將最全面、最完整的實際操作步驟分享給觀眾,現場人員收益頗豐。
精準批次化助力豬場復產,四大優勢是關鍵!
寧波三生養殖事業部總監楊遠榮
在國內,精準批次化作為寧波三生首先提出來的生產模式,經過實驗后,一推出就被我國養殖戶所接受,并獲得廣泛好評。精準批次化生產與傳統連續生產模式相比,它不僅能夠提升豬場生物安全水平、降低養殖成本,還可以提升豬場整體效益,促進豬場更加標準化、程序化、規范化管理。這一生產模式在現在非洲豬瘟疫情背景下,是可以作為豬場轉型升級的重要管理手段。
寧波三生養殖事業部總監楊遠榮女士帶來的《非洲豬瘟下精準批次化生產四大優勢》,向觀眾詳細介紹了批次化生產的優勢。她指出,早在40多年前,歐洲豬場已經開始采用批次配種、批次產仔、豬只批次出售等簡單、高效的管理措施。北美也已在10多年前開始采用此項管理模式作為豬場健康控制的手段。而我國,上世紀90年代的“單個多點、設施較差”的生產模式,近十年快速發展的超大規模、高密度的生產模式,都存在著明顯的漏洞,一旦遇到疾病挑戰,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會受到重創,前幾年的豬藍耳病、PED的流行,特別是近二年非洲豬瘟疫情都直接證明了這一點。
講座現場圖
防非抗瘟是我國生豬養殖要完成的重要任務,批次化管理更能保證“全進全出”管理模式的順利進行,可有效阻斷病原在豬場內的傳播。同時,批次化管理也可減少豬場賣豬頻率,降低豬場內外豬只的接觸頻次、車輛接觸頻次、人員接觸頻次和物資接收頻次等,配合嚴格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對提高豬只健康度和疾病控制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楊總監從批次化生產的四大優勢作為切入點,詳細講解了在豬場生物安全、綜合成本、生產性能、豬場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優勢。她認為批次生產是1點或2點式生產體系中的一個控制疾病臨床表現的有效工具,可為國內生豬養殖提供更穩定、更健康的生產體系。在專題講座上,楊總監強調:“一旦豬場實施批次化生產管理后,養殖戶便不愿意再回到傳統的連續生產模式。”這一觀點已得到了大量實施該生產模式的養殖者們的確認。
至此,寧波三生舉辦的專家主題講座就圓滿結束。本次講座從對非洲豬瘟發生的思考到養殖戶如何在非瘟背景下存活下來,再到豬場如何實現轉型升級等方面徐徐展開。經驗加實踐,理論和干貨的分享模式讓養殖戶更加堅定了養豬生產信心。在此,中國養豬網感謝寧波三生能夠在本次同行匯聚的展會上分享經驗,同時也祝愿寧波三生能夠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日勝一日,為我國生豬行業戰勝非洲豬瘟添磚加瓦、竭盡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