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我國是生豬生產和消費大國,豬肉在居民肉類消費結構占比高達62.7%,生豬行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2018年8月初,非洲豬瘟從北到南侵襲我國,生豬產能驟降,行業動蕩不已,防非抗瘟儼然成為了養豬關鍵點。如何利用豬場生物安全措施打開轉型升級的思路?仇華吉研究員策劃“抗非大家談”主題系列,旨在匯聚豬業大咖、實戰專家、企業精英的抗非經驗,為養豬人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背離實際的理論是空虛的,同時缺乏理論的實際是盲目的。重慶南方金山谷農牧有限公司吳榮杰分享《認清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特征,抓住關鍵,務求實效》,旨在為養豬人提振信心,應對挑戰、化解風險,堅持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和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兩手抓。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個“大塊頭”病毒,病毒粒子直徑長達260 nm,嗜鹽,喜歡營養不足的個體,就像是一只“失去運動能力的粘蟲”,自身不能實施“空陸”作戰,只能借助人類和媒介生物活動等侵害豬只。 巨型病毒粒子不可能穿透完整的細胞膜侵入細胞,只有在細胞膜結構受到破壞、出現大孔道或缺損的情況下才能侵入細胞,我認為防控非洲豬瘟的關鍵就是要保護細胞膜,我把它稱為“細胞膜屏障”。要維護細胞膜的穩固性、流動性、通透性兩樣東西最重要,就是控制血清鈉在110~140 mmol/L和血清總膽固醇在2.7~6 mmol/L,也就是降鈉、提膽、不限飼、防應激。 縱觀之前所有瘟病,從局部感染到病毒血癥都是很快的過程,大都是先發燒、再厭食,唯獨ASFV從局部(口咽)感染到病毒血癥需要4-8天的時間,而且局部感染恰恰是在扁桃體(咽喉部),基本上是先出現拱料不吃,就是有食欲但不能采食,48小時過后再慢慢出現發熱癥狀,這就是非洲豬瘟區別于其他瘟病的最大特征。 基于這些判斷,我們做了以下工作,取得了防控非洲豬瘟的切實效果。 01 優飼料 我們的做法是,在保證營養充足均衡和選用優質易消化原料的前提下,飼料氯化鈉含量控制在0.3~0.5%,不再額外添加氯化鈉調味;所有飼料品種添加1~5%進口魚粉,以提高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各階段飼料選用國標一級玉米,黃曲霉毒素控制在10 ppb以內;選用優質豆粕,并根據豆粕的添加比例調整鉀、碘添加量,確保利尿排鈉;采用顆粒飼料飼喂,以便于識別拱料不吃。 02 不限飼 預防因各種因素致豬只采食不足。從乳豬到保育豬、育成豬全程喂飽不限飼,從后備母豬到妊娠母豬,產仔、哺乳、斷奶、配種等全程不限飼(妊娠母豬確保九成飽),防止饑餓導致血清鈉迅速升高、血清膽固醇迅速降低。妊娠母豬不限飼稍有不利影響,比如從配種開始不限飼會引起5~10%的哺乳母豬奶水不足,從妊娠中期開始不限飼會引起10~20%的哺乳母豬奶水不足,我們的結果是產仔數不但未受影響,還略有提高,健仔數明顯提高,當然這個結論需要更廣泛的實踐驗證。 豬場實況 03 防應激 預防熱應激,防止采食不足、膽固醇合成減少、消耗分解過大;預防濕氣過重,防止鈉潴留;預防冷應激,防止引起脂質過氧化反應,生成有細胞膜毒性的脂質自由基和脂質過氧化物,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使細胞膜脂質雙層出現大孔道和缺損等。 04 洗消換 針對ASFV是“失去運動能力的粘蟲”的特點,必須做好洗消工作,但由于消毒液配比、溫度、消毒時間及環境的影響,洗消做不到完全徹底。換衣換鞋是減少ASFV接觸豬只的最有效措施,場內增設第二道門衛(人、物品洗消中心),每個車間配置衣鞋清洗消設備,給員工增發工作服和鞋四套,員工回場進第一道門換水鞋通過燒堿池,進第二道門淋浴換洗全套服裝和鞋,進生產區淋浴更衣室淋浴后,換外套服裝和水鞋通過燒堿池,進豬舍再換外套服裝和鞋通過燒堿池。 05 勤淘汰 靠淘汰、不治療,是我們的一貫原則;淘汰病殘弱豬,是我們的一貫做法。之前是一周淘汰兩次,現在處于非常時期,每天淘汰一次,豬只拱料不吃,排除飼料(如霉變、酸敗、加藥)和飲水原因后,立即淘汰。 根據我們一年多的非洲豬瘟防控實踐,我覺得通過加強生物安全、優化飼料營養、及時淘汰病弱豬,無需疫苗和藥物,非洲豬瘟可防可控。 專家點評 作為一線獸醫人員,能深入觀察思考、提出科學假說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取得較好的防控效果,實屬難能可貴。通過洗、消、換,強化生物安全體系;通過優飼料、不限飼,提升豬群營養水平和健康度;通過防應激、勤淘汰,減少了非洲豬瘟攻擊的薄弱環節,所有這些都抓住了非洲豬瘟防控的關鍵點。這樣做下來豬場經受了疫情的嚴峻考驗,證明了這些措施的有效性。中華民族和廣大人民群眾蘊藏了巨大的智慧和創造性,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找到戰勝非洲豬瘟的辦法。 ▼ 第2期 “抗非大家談” ▼ 【1】養豬實戰派:巧妙解決冬季北方豬場保溫與通風矛盾!
01
優飼料
02
不限飼
03
防應激
04
洗消換
05
勤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