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 自9月中旬起,福建省寧德市食安辦、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牽頭,會同教育局、農業農村局、海洋漁業局等部門在全市范圍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圍繞食品生產經營環節違法違規行為、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和違規銷售、校園食品安全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群眾關切的問題,聯合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截至目前取得顯著成效。
聯合行動期間,寧德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違規行為,共查處案件169起。其中,未取得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案12起,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11起,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案5起,經營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肉類案5起,生產經營“山寨食品”、商標侵權等假冒偽劣食品案10起,其他違法行為116起。罰沒款共954.74余萬元,移送公安機關10起。寧德公安機關共偵辦食品類案件42起,其中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26起,假酒案3起,有毒有害食品案2起,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8起,假劣種子案1起,非法經營案2起;11起案件被省廳列為督辦案件,涉及農產品主要有豬肉、羊肉、蝦、米粿等。
寧德市場監管部門大力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同今年以來已經部署的各項專項治理整頓有機結合,在原有基礎上,針對突出的食品安全隱患,堅持問題導向,對轄區兩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進行調查摸底并組織開展自查自糾。8月26日前,兩家企業均按時提交自查報告。同時,組織力量對保健食品標簽標識、虛假違法保健食品廣告、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傳銷和非法直銷、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等違法犯罪進行查處。全市共檢查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750家次,開展科普宣傳16場867人次,打擊傳銷窩點1個,涉及金額20多萬元,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寧德各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排查全市642家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狀況,建立部門聯查聯動聯防和檢查信息結果通報制度,校長(園長)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和學校領導陪餐制度全面落實,周寧等縣的公辦學校食材統一集中定點采購、統一配送;檢查學校及周邊食品經營者2057戶次,責令改正326戶,警告13戶;全市學校食堂實施“明廚亮灶”率達93.45%,超過國務院食安辦提出“明廚亮灶”率80%的目標,其中435家學校食堂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
寧德各相關部門全力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完成畜產品22份、禽產品33份、蔬菜76批次和76個省級國家級水產品藥殘抽樣任務;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2498批次,不合格29批次;對全市96個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進行摸底建檔,召開市場開辦者和大型商超負責人責任約談會,督促市場開辦者落實經營條件保障責任、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和查驗檢驗責任,督促食用農產品銷售者落實進貨查驗記錄、質量安全自查、不合格產品停業銷售或召回等責任。截至目前,農業環節檢查生產經營企業3505家,農業生產主體及屠宰場41個;漁業環節檢查生產經營主體159家;市場流通環節蔬菜農藥殘留專項整治檢查經營主體1109家次、禽蛋獸藥殘留專項整治檢查經營主體706家次、水產品獸藥殘留專項整治檢查經營主體852家次、生豬屠宰專項整治檢查經營主體1514家,查處問題46起,查處農資違法違規生產經營案件50起,生豬私宰案件6起,移送司法案件1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