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外毒素
畜禽機體的外毒素,則是由革蘭氏陽性菌產生的。那些革蘭氏陽性菌所釋放的外毒素,比如說魏氏梭菌,其產生的毒素可引起仔豬壞死性腸炎,肉雞腸毒綜合癥等疾病。其產生的毒素,可使動物體溫升高、采食量減少、食欲廢絕或精神沉郁等。
02
什么是內毒素
畜禽機體內的內毒素,主要是由革蘭氏陰性菌死后產生的,它主要是細菌細胞壁的組成部分。當細菌生活時不能被釋放出來,細菌死亡(正常或被抗生素殺滅)后,菌體破碎時才會被釋放出來。
03
內毒素的危害
內毒素(脂多糖)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它可以生成花生四烯酸→環氧合酶→前列腺素、促凝血素→炎癥反應→導致疼痛、腫脹(水腫)充血、發熱。
這便引發動物機體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和膿毒癥,嚴重的情況可導致:發生毒性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比如說,大腸桿菌產生的內毒素會導致仔豬水腫病,大腸桿菌所產耐熱性腸毒素導致仔豬黃白痢。
不同病原菌,它們產生的內毒素所引起的癥狀大體上是相同的,通常都能引起機體的體溫升高、表現為腹瀉和出現敗血癥、中毒性休克及其它組織損傷等現象。
04
細菌-炎癥關系
當畜禽發生細菌感染性疾病時,機體臨診癥狀有表現為炎癥反應。這是因為體內大量繁殖、死亡的病原微生物在死亡、破碎時,會釋放出大量的內毒素,而這些內毒素會在感染部位聚集。
有些內毒素的毒力還特別強,可達砒霜的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這些毒素會導致機體發熱、二次繼發感染——如炎癥反應,嚴重的可致動物休克和造成動物死亡 。這在實際獸醫診斷臨床中,主要表現為敗血癥。
05
抗菌藥與消炎
大家或許都有這樣的經歷,無論是人醫臨床還是獸醫臨床,當遇到細菌性感染造成機體臨床繼發、伴發有炎癥反應時,有些醫生在給予抗菌藥時提到:抗菌藥消炎或抗炎的概念。那么抗菌藥有消炎作用嗎?
這里可以非常肯定的說,抗菌藥不能直接抑制造成炎癥的毒素、致敏物質的生物活性,絕大部分抗菌藥只有殺菌或抑制細菌生長、繁殖作用。因此來說,哪些把抗菌藥當抗炎藥使用是不專業的。
06
抗菌消炎原因
這個各種疫病流行的季節,當動物發生呼吸系統 、消化系統、內臟系統、生殖系統等因細菌感染發病時,獸醫使用抗菌藥治療細菌性感染,特別是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巴氏桿菌等)感染的時候,之所以對哪些細菌性感染伴發或繼發的機體局部炎癥反應有效果,不是抗菌藥具有抗炎、消炎的直接作用!是因為抗菌藥控制、抑制或清除了:造成炎癥發生的病因——細菌,而使臨床表現的炎癥減輕或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