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飼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和豆粕,這看似簡單,卻是一條牽涉很廣的供應鏈和交通鏈。湖北省不是玉米的主產區,玉米來自東北。1月28號,湖北省家禽業協會分別向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和中糧集團發出緊急求援函,希望兩家公司對口支援湖北玉米和豆粕。湖北省交通管制已經有所松動,但工人復工仍有較大困難。
豬也要斷糧了
湖北宜都市聶家河鎮的老賀是當地養豬戶,他這個年并不好過。往年的這個時候,老賀存欄的400多頭豬,已經有100多頭可以開始賣了,但現在,他還在為豬飼料著急。
臘月二十七,老賀開了一小時車,去附近鎮上的飼料廠進貨,按正常的量進了10噸全價料,如果每天喂1噸,這些飼料夠他的豬吃10天左右。大年初一,老賀所在的村開始封路,他有點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但沒想到會封多久。直到初四,豬飼料所剩無幾,飼料廠還沒開工,村里封路的措施卻越來越嚴,橫幅、欄桿橫跨在村與村之間,老賀才開始給400多頭豬減量,一天只喂一半的量,大約能撐到2月4號。即使這樣,老賀還得想其他辦法,比如在朋友圈求助,向附近的農戶收集玉米。
但定量喂食不是長久之計,豬吃不飽,一是生長得慢;二是免疫力下降,豬容易生病。減量了幾天,豬已經明眼可見地變瘦。老賀說,“鎮上的飼料廠初六開工,初七就把庫存飼料賣光了,我去問的時候,飼料廠已經沒有原料可以加工了。”附近鎮子的飼料廠是當地幾百家養豬戶目前補充飼料的主要渠道,雖然平日也會從外省進飼料,但現在,“外省的飼料根本運不過來。”飼料廠沒有原料,是疫情下的湖北的普遍現象。何潔是宜昌市飼料行業協會的會長,宜昌九鼎牧業公司的董事,公司主要加工、生產豬飼料、家禽飼料和水產料,做批發直銷,客戶基本面向省內。他告訴本刊,飼料廠在春節前一般會儲備一些成品飼料,供給年后急需飼料的養殖戶,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廠子遲遲沒有開工,但庫存還是在初七那天基本用完。“因為有些客戶情況特別緊急,已經沒辦法維持了。”這些緊急的客戶,要么是飼料儲備不足,要么是心理恐慌,早早地聯系上何潔,所以庫存很快就沒了。
疫情讓養豬產業鏈梗阻
湖北省內的養豬戶,首先到達飼料廠就不容易。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湖北省內陸續實行了交通管制,必須有運送救援物資的綠色通行證才能上路,否則要受到處罰。買飼料需要養豬戶自己開車到飼料廠去領取。為了確保農業生產,湖北省現在也給農戶發放通行證,有需求的人可以跟當地政府申請,核實后發放,效用為期一天。可問題是,除了公路,要想到達飼料廠,還得經過蜿蜒曲折的鄉村道路,它屬于不同的村子,現在村村都設置了路障。何潔說:“因為是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有的村級公路不知道是被誰用泥堵上了,還是有很多客戶拿不到飼料。”何潔在大年三十就意識到了疫情的影響。他在當天的微信群里看到了交通管制的信息,得知初一早上6點開封,緊接著,宜昌整個周邊縣市都在執行交通管制。“一下子就緊張起來。”這讓他想到去年的非洲豬瘟,擔心類似的病毒侵襲情況在人身上發生。初二那天,公司成立了應急管理小組,對之后的保產工作進行分工。一是在內部,統計客戶的飼料需求和工廠儲備數量;二是在外部加強與政府的溝通,讓政府了解養殖業對飼料需求的特殊性,但當時并沒有得到政府的明確回復。同時,工廠購買了幾千只工人用的勞保口罩及其他防護物資,算是提前做了些自救工作。
盡管他自己盡了力,但飼料廠缺少原料、工人無法復工的外部因素,是依靠他自己沒辦法解決的。豬飼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和豆粕,這看似簡單,卻是一條供應鏈和交通鏈。湖北省不是玉米的主產區,玉米來自東北。何潔告訴本刊,他們工廠的玉米一般是從大連運到南通港,在南通港走水路進入湖北,運到各個廠家。除了水路,陸路交通主要是省內和省外進來的汽車運輸,省內運送油糠、麩皮等原料;省外運送氨基酸、維生素之類原料。因為疫情在全國范圍的蔓延,1月27號,沈陽鐵路局下達了對湖北武漢潛江等地停運通知,南京港、南通港、安慶港對湖北方向實行交通管制,省際之間的汽運交通困難,導致飼料原料輸送困難。1月28號,湖北省家禽業協會分別向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和中糧集團發出緊急求援函,希望兩家公司對口支援湖北玉米和豆粕。1月30號,湖北省重點農牧集團晨科農牧在其微信平臺發布求救文章,希望各界關注湖北省的幾億只雞和1600多萬頭豬。
交通管制情況已經有所松動。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在2月1日發布的《廳黨組擴大會議要求:確保防疫物資、生活保障物資、特殊人員運輸通道》中提到,交通絕不能中斷,要強化與外省、綜合交通的溝通協調,要確保外省支援湖北的物資運輸通暢。晨科農牧也在網絡平臺上更新消息,稱“東北玉米在東北的運輸啟動,已經有玉米等飼料原料裝出。”
但是除了飼料,工人復工也有很大的困難。碼頭裝卸工、飼料廠工人、運輸工人等人員暫時還不能或不愿工作。宜都市紅花套鎮臨近長江,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本刊,他們鎮子上的水路暫時還在封閉,碼頭屬于企業,現在鎮上所有企業都是停工狀態。而何潔的飼料廠也有部分工人被困在小區內隔離。沒被隔離的工人中,不排除一部分有恐慌心理,“他們不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做事”。再加上湖北疫情嚴重,有些地方“只進不出”,外省的運輸司機嫌麻煩,不太愿意來。2月3日,何潔終于等到宜昌市農業農村局、防控指揮部的批示,開始小規模復工。據他所知,宜昌市有兩家飼料廠復工,湖北省其他市區也選擇了少量優秀企業復工,部分原料可以經水路和陸路運往湖北。“如果是往年,現在廠子已經搞得熱火朝天了。”何潔說。
對價格的影響
去年的非洲豬瘟導致豬肉價格暴漲,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全國豬肉平均價格最高達到每公斤近60元。豬瘟也讓養豬戶受到巨大損失,好不容易在去年年底有所緩解,新冠肺炎又給養豬戶帶來了阻礙。
養豬戶和飼料廠現在所遇到的困境,很快就會傳導到消費端。豬販子和豬肉屠宰場目前也大都沒開工。彭華是湖北的豬販子,主要面向湖北省內進行生豬買賣交易,一般把豬賣給屠宰場和生肉加工集團。往年在初四左右,他就開始去養豬戶那里收豬,一天十幾頭、二十幾頭都有可能。
彭華告訴本刊,今年他一單生意還沒做,第一是因為封路,第二是因為沒有銷售渠道。屠宰場還沒開門,別的渠道也都沒人買。“現在群眾需要的主要還是米油面這些生活必需品,對豬肉的需求還不多。”彭華說,只要有人需要豬肉,封路都不算是問題,但就他所知,現在不僅是湖北,一些跑外省的豬販子,也很少有開工的,只是湖北這邊更嚴重。
在宜昌開了11年屠宰場的陳旺也有同樣的經歷,往年初三,屠宰場開工,60個工人陸續來上班,但今年陳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復工。一是因為他供貨的幾家本地超市,目前還沒有向他發出訂單需求,“沒人需要豬肉”;二是因為政府還沒通知具體可以開工的時間,“我也不清楚要等到什么時候。”彭華告訴本刊,如果繼續等下去,長時間無法開工,養豬戶存欄中已經成年的肥豬賣不出去,一旦開工,大批量的豬就會因為需要交易出去而降低價格,這對養豬戶又是另一方面的打擊。
在飼料短缺的情況下,養豬戶通常會為了節省飼料而減量,或是給豬喂食自制的簡易玉米粉,長期營養不足的豬還會引發其他問題。湖南執業獸醫黎瑞雄說,“健康的豬身上也攜帶病原但不會發病,一旦飼料營養不足,產生應激則很容易出現亞健康甚至導致疾病。對于豬肉的衛生,則無須過多擔心。”豬病專家樊福好也告訴本刊,“營養不足或營養不平衡,都會導致生產性能的下降,甚至會導致疫病的爆發流行。尤其是在非洲豬瘟仍有威脅的情況之下,這個問題一旦發生,將會更嚴重。”
相比于湖北的養豬戶,疫情較為嚴重的其他地區,因為目前封路的程度較弱,每村都還留著一條主干道,養豬戶受到的打擊也小得多。
安徽某村的養豬散戶蔡峰,年前賣掉了約100頭豬,現在存欄有30多頭種豬,等著生豬仔,同時也養了60多只羊。因為春節前的飼料儲備不足,蔡峰在1月30號聯系到縣城的一家飼料廠,進了10噸豬飼料,大約能吃到5月份。蔡峰說,村里的路沒有全封,留著通往省道的主路。“我住在省道附近,還能進到飼料。”只不過飼料的運費比之前漲了不少,原先一噸飼料是30-50的運費,現在要近200塊。
河南也是疫情較為嚴重的省份,信陽市固始縣的養豬戶汪友中,在非洲豬瘟肆虐前存欄有1000多頭豬,現在僅有約100頭種豬。年前備下的10噸飼料,大約能撐到正月二十。汪友忠告訴本刊,自己一直在關注新冠肺炎。他幾天前聯系了縣城里的經銷商,讓商家給他留點飼料,但他更擔心的是沒有人愿意出來工作,豬也銷售不出去。
而湖北的養豬戶老賀已無暇顧及其他,他想的是,“我的豬能不能賣出去都還不要緊,我可以多喂一段時間。肺炎人傳人的問題,在我們農村來說也沒有蠻大關系,我們自己也管控得很好,我現在就擔心飼料問題。”聽說何潔的飼料廠小規模復工的消息,他決定,明天一早就駕車去取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