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企業復工復產在即,如何強化餐飲等場所的市場監管,嚴打借疫情哄抬口罩等防疫用品價格違法行為,確保疫情防控到位,市場經營秩序穩定?
2月1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廣州市疫情存續期間防控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疫情發生當前,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強化市場監管、物價穩控、藥械質量安全監管等工作。截至2月11日,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出動執法人員58064人次,檢查市場、各類生產經營單位267620家次,立案查處250宗。
嚴打哄抬口罩物價等價格違法行為
疫情防控期間,口罩等防疫用品都在漲價,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話題。市場監管部門如何加大執法力度, 嚴打借疫情哄抬價格的違法違規行為?
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丁力強調,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廣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全力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穩定,進一步強化口罩等防控物資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等重要民生商品的價格監測,選定39個物價監測點,對27個品類的防疫用品、藥品和生活必需品價格追蹤監測。
截至目前,除了加強流通領域的口罩等防控物資價格監管外,已開展重點防疫用品生產領域的價格專項檢查,特別是突出生產設備和原輔材料供應全鏈條價格行為監管。
據介紹,市監局還向全市藥店發送《價格提醒告誡函》,每天隨機抽查全市藥店防疫用品、藥品的價格情況,嚴防嚴控嚴打借疫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價格違法行為。
據丁力透露,目前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依法立案查處了162宗價格違法案件(其中移送公安機關2宗),公開曝光了兩批17宗哄抬口罩價格的典型案例。不斷提高法律震懾。
例如,白云區市場監管局對安康源大藥房銷售的普通勞保口罩(每包50個裝,非醫用口罩),進貨價40元/包,大幅提高售價至125元/包至150元/包。經調查,當事人行為違反了《價格法》相關規定,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白云區局近期將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全面排查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近日,番禺、南沙、從化等7個區宣布暫停社會餐飲單位堂食服務。疫情防控期間,餐飲方面又有哪些新的監管舉措和防控指引?
實際上,11日下午,廣州市監局剛剛發布了《關于全市餐飲服務單位疫情防控期間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通告》(下稱《通告》)。丁力指出,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嚴格按照餐飲服務業防控指引等要求,實行食品安全每日自查,嚴格食堂從業人員管理和就餐人員管理。具體而言,《通告》共提出六點措施:
一是進貨查驗。禁止經營、貯存野生動物及制品,禁止在經營場所、招牌、菜單中宣傳含有野生動物字眼的菜式;嚴格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等義務,確保經營的各類食材來源可溯,合法合規。
二是落實制度。嚴格落實從業人員每日晨檢、洗手消毒等制度,做好記錄和建檔工作,所有在崗員工應配套口罩上崗,且按規定及時更換口罩,一旦發現從業人員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立即暫停其工作,并督促其盡快到正規醫院發熱門診就醫。
三是健康觀察。從業人員抵穗前14天途經湖北省的,應當根據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相關通告的要求,做好相應的登記備案、健康觀察等工作。
四是清潔消殺。餐飲服務單位要保持加工場所和就餐場所的空氣流通,避免餐桌擺放過于密集,定時或定期對場所、設施、通道、電梯間、洗手間、空氣過濾裝置進行清潔消毒。
五是安全配送。提供網絡訂餐送餐服務的經營單位,應對外送餐食的保溫箱、物流車廂及物流周轉用具進行每天清潔消毒;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落實送餐人員的晨檢及健康管理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針對餐品配送這一網絡訂餐監管的薄弱環節,要推行疫情期間“無接觸配送”,避免消費者與配送人員面對面取餐。
六是嚴禁聚餐。要求餐飲服務單位勸導顧客將食品打包帶回家或在辦公室就餐;顧客在店內就餐的,應避免面對面和扎堆就餐。鼓勵餐飲服務單位為前來用餐人員提供公筷,倡導公筷的使用。在疫情防控解除前,禁止接待大規模聚餐活動。
據丁力介紹,從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排查情況來看,全市餐飲服務單位都基本做到停止提供集體聚餐、食品“試吃”等服務。截至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已勸阻集體聚餐126宗、8757圍,涉及人數90000余人,最大限度減少了人群集聚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