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8月8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局通報,近期該局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蜂產品、食用農產品3類食品354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350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
不合格樣品中,食用農產品有3批次,檢出農獸藥殘留、重金屬超標問題。其中,都勻市育英巷韋小寶特色菜原料配送中心銷售的韭菜檢出鎘(以Cd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鎘是最常見的重金屬元素污染物之一。鎘的毒性較大,且在人體內代謝較慢。《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定,鎘在新鮮蔬菜(葉類蔬菜、豆類蔬菜、塊根和塊莖蔬菜、莖類蔬菜、黃花菜除外)中的限量為0.05mg/kg。造成蔬菜中鎘超標的原因主要是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被鎘污染,可能是灌溉用水、土壤以及大氣受到鎘污染,導致蔬菜中的鎘含量超過國家標準。
還有,貴州合力購物有限責任公司六盤水分公司銷售的瓢兒白、豬肝(優選)分別檢出毒死蜱、磺胺類(總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毒死蜱是一種具有觸殺、胃毒和熏蒸作用的有機磷殺蟲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中規定,毒死蜱在普通白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1mg/kg。普通白菜中毒死蜱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種植者在種植環節過量地施用毒死蜱藥物,導致毒死蜱大量殘留。
磺胺類藥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譜較廣、性質穩定、使用簡便的抗菌藥,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都有較強抑制作用,廣泛用于防治雞球蟲病。長期攝入磺胺類超標的動物性食品,可能導致泌尿系統和肝臟損傷等健康危害。《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農業部公告第235號)中規定,磺胺類藥物在動物的肝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為100μg/kg。磺胺類藥物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為了防治疾病而超量用藥或對用藥控制不嚴所致。
除上述產品外,還有1批次為江口縣余龍食品經營部銷售的面條,該樣品檢出檸檬黃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檸檬黃是一種合成著色劑。面條中檸檬黃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為改善產品色澤而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合成著色劑沒有營養價值,長期過量地食用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
針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食品召回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我局已責成相關市、自治州市場監管部門依法予以查處。六盤水市、銅仁市、黔南州市場監管部門已督促食品經營環節有關單位立即采取停止銷售、下架等措施控制風險。以上市、自治州級市場監管部門自通告發布之日起3個月內向省市場監管局報告核查處置情況并向社會公布。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關于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28期)不合格樣品信息
(來源:貴州省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