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8月1—7日是第28個世界母乳喂養周,今年母乳喂養周的主題是“助力父母,成功母乳喂養”。為更好踐行這一主題,近日,《廣州市母乳喂養促進條例(草案修改建議稿)》(下稱《草案》)通過該市人大常委會一審,有望在今年年底出臺,成為國內首部為促進母乳喂養單獨設立的地方性法規。
據了解,今年2月,廣州市人大代表、母乳愛公益服務中心榮譽理事長雷建威聯名74位廣州市人大代表提出《關于立法促進母乳喂養的議案》,于5月底經廣州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處理決定,正式啟動該項立法工作。第一次審議后到8月30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對《草案》的意見和建議,并計劃于9月進行二審。如立法通過,這將是中國第一部為促進母乳喂養單獨設立的地方性法規,包含了政府政策倡導宣傳、醫護專業工作者規范、用人單位及家庭成員有效支持、母乳代用品宣傳銷售管理、以母乳哺育設施建立為主的社會大環境保護等內容,全方位制定規范,從法律層面切實保障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母乳喂養對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國民綜合素質、促進公共健康和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最新數據表明,母乳喂養每投入1美元會有35美元的回報。我國《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2020年母乳喂養率達到50%;《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提出,2030年我國母乳喂養率要在2020年基礎上再提高10%。然而,2008年第四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的母乳喂養率僅為27.6%;中國發展基金會在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國母乳喂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也顯示,我國僅有29.2%的6個月內嬰兒實現了純母乳喂養。這一數據不僅遠低于全球平均值(43%),也小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37%)。廣州市婦女聯合會調研顯示,當地母乳喂養知識的認知情況不容樂觀:59%的已婚女士不認知“三早一晚”;寶寶第一次吸吮乳頭應在出生后半小時以內僅有24%的正確認知;對嬰兒出生第一口的食物存在28%的錯誤認知;此外,哺乳室不健全等原因影響了母乳喂養的執行。與此同時,79%的已婚女士認為政府部門有責任推廣母乳喂養,64%的已婚女士認為街道、社區的母乳喂養宣傳指導尚有改進空間。
針對這些情況,《草案》從哺喂權利、喂養時長、母乳喂養咨詢與指導、醫護人員培訓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議,支持立法鼓勵6個月的母乳喂養時長,并對“首次哺喂”及“限制母嬰分離”加以明確規定。值得一提的是,《草案》在全國范圍內首次提出由地方政府支持建設、運營母乳庫的立法方案,確立母乳庫母乳無償使用原則;同時明確規定了必須設立母嬰室的場所、不建立母嬰室應承擔的責任以及母嬰室的建設及監管要求等。
雷建威認為,雖然我國早就響應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倡議,開展促進母乳喂養、創建愛嬰醫院的活動,我國衛生管理部門也發布過規范性文件規定其創建和復核標準,但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全市的醫療機構如何實施母乳哺養支持,及如何確保醫護人員有關專業知識的更新,故有必要通過地方性法規進行規范,更多的地方立法將有效保障哺乳婦女的權益從而促進地方乃至全國母乳喂養率的提升。此前,江蘇蘇州市政府于2016年以政府規章方式制定了《蘇州市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設施建設促進辦法》,專門針對促進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設施建設,保障婦女在公共場所哺育母乳的權利。
倡導母乳喂養、建立母嬰室的公益組織“大愛有聲·母乳愛”志愿服務隊總干事蔡君認為,“母乳立法”并不意味著“要立法母乳喂養、不母乳的就違法”,更多在于尊重女性享有獲取正確的喂養及育兒知識及自行選擇哺乳方式的權利,規范社會各部門(包括醫療及用人單位、公共場所等)的服務,給予愿意母乳的媽媽們多一分支持。“推廣母乳喂養有利于從源頭上促進婦女兒童的健康,是推動健康中國的具體行動,倡導建設母嬰室也是城市文明的一個標志,這些年我們不斷推動母嬰室建設,使羊城廣州越來越有愛,越來越有利于母嬰的健康和成長。”廣州市婦聯主席劉梅指出,立法促進母乳喂養,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母嬰健康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