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種。”立秋之后,意味著收割季節(jié)已經來臨。8月15日,筆者在重慶市武隆區(qū)廟埡鄉(xiāng)蒲坪村韓家壩農業(yè)社的橙子溝農家小院看到,70余歲的李萬芝頭頂著太陽,彎著背,站在壩子中間,手里握著的鐵耙有規(guī)律的前后移動,原來她正在翻曬玉米。雖然她額頭上滿是汗珠,但臉上卻掛滿了喜悅。因為她看見屋檐下,滿院壩都鋪滿了黃金般的的玉米粒。
農婦李萬芝正在院壩翻曬玉米? 鄧幫華/攝
?
“我們都是閑不住,又是上了年紀的人,進城打工沒有人要,只有在家里種點玉米哦”李萬芝一邊翻曬黃金般的玉米粒,一邊透露了今年種植玉米的情況。
她告訴筆者,今年她與老伴邱國云買了20斤農技站推廣的玉米良種,種植了10畝左右的玉米,估計收10000斤玉米粒沒有問題,按市場價1.00元斤計算,可實現收入10000元。看著眼前滿地都鋪滿的“黃金”,她能不高興嗎?
據悉,今年該鄉(xiāng)雨水調勻,玉米收成較好,均獲得豐收。全鄉(xiāng)今年共種植玉米5850畝,每畝平均產量預計1000斤,預計共收玉米585萬斤,每斤玉米按市場價1.00元計算,今年全鄉(xiāng)能夠實現產值585萬元。(?鄧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