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先華 何政翼 記者廖俊杰)“馬上又到了稻谷收割的季節了。”望著堆滿房間的大米,重慶代書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法人李唯娜顯得非常焦急。
2014年李唯娜一頭扎進野生稻種植項目,沒想到這條路一踏進去就深不見底。
“這五年耗盡我上千萬的家產,家人也反對,現在還看不到一點曙光,但是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我還是對這個項目充滿信心。”曾經做過基層教育工作,后來下海經商的李唯娜對記者表示到。
“的確我沒想到做農業項目這般艱辛,說實話我現在最感到對不起的是我的女兒,女兒為了支持我繼續堅持下去,把她的工資、獎金等全部積蓄都投在了這里面,連一件稍微貴點的衣服都舍不得買。”說到動容處,李唯娜眼角噙滿淚花。“但是再艱難,這些年我沒欠過農民一分錢的土地流轉費和勞務費用,我必須講誠信。”說到此處事,李唯娜情不自禁地挺了一下腰,不經意間流露出一份自信。
“這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瑰寶。”李唯娜把幾個不同類別的大米依次在辦公桌上攤開,向記者介紹到,“我們這個野生稻具有越年再生性,即一次播種可以收獲多年,又稱為‘懶人稻’,大米具有原生非轉基因的環境抗逆性優勢,富含均高于普通大米的硒、氨基酸、B族維生素等多種微量元素,尤其是還含有葉酸、酪氨酸等,是不可多得的優質大米。”
????通過代書農業公司提供的一組相關檢測報告,顯示其產品比普通大米富含更加豐富和全面的微量元素。2017年3月11日,原農業部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重慶)對代書農業送檢的“野生稻富硒米”出具檢測報告,“經用PCR方法對送檢大米進行檢測,內標準基因SPS得到擴增,未檢出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Bt、TT51轉基因成分,檢測結果為陰性。”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屬于非轉基因產品。2018年11月5日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對代書農業委托送檢的“越年野生稻”大米檢測結果出具檢測報告,每公斤產品中鈣、鎂、硒、鐵、鋅、磷等微量元素分別達到81.4、265、0.111、2.3、18.8、940mg。同樣,2018年11月5日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對代書農業委托測試的“越年野生稻”大米檢測結果出具檢測報告,其能量kJ/100g為967、蛋白質g/100g為6.7、脂肪g/100g為0.3、碳水化合物g/100g為49.5、鈉mg/100g1。2018年9月30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食品質量監督檢測重慶站對代書農業委托送檢的“越年野生稻”大米檢測結果出具檢測報告,維生素B1mg/100g為0.0373、維生素B2mg/100g為0.243、維生素B6mg/100g為0.150、磷mg/100g58.5、煙酸mg/100g為0.729、膳食纖維g/100g為0.829。2018年10月9日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越年野生稻大米委托檢驗結果出具檢測報告,葉酸ug/100g為2.09、酪氨酸g/100g為0.13、氨基酸總量g/100g為7.54。
野生稻發明人胡代書的傳奇經歷
據了解,讓李唯娜一直堅守的這個野生稻項目的確具有傳奇色彩。據百度百科資料顯示,1982年,一個偶然的時間,重慶忠縣馬灌鎮農民胡代書去梁平縣走親戚,在途中的精華山上發現一片植物,他懷疑是野生稻,出于好奇拔回4株回家栽種,存活兩株。于是,胡代書像著了迷一樣一發不可收拾,他在屋邊的不足一分地的水田里,利用兩株野生稻的花粉,先后與數種水稻品種雜交,歷時七年時間直到1989年,終于成功培育出越冬糯稻。胡代書為雜交成功的水稻取名為“89-1”號越年再生稻。次年試種,實現畝產570斤的奇跡。經檢測越年再生稻蛋白質含量為8.7%,而普通大米不到8%;出米率50%。
鑒于野生稻其越年再生性的技術特性,顛覆了幾千年傳統水稻生長模式。一次栽種可連續數年收獲,在中國長江以南部分地區年產可達兩季,年兩季產量可達1500斤。從第二次生產開始,免耕、免育、免栽,極大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隨著再生稻的再生年份的增長,其根系愈發發達,能更有效地吸收土地里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促使米質更加優異 ,產量及品質穩定。1993年4月,胡代書為再生稻申請了發明專利。1995年,再生稻榮獲國家“火炬杯”新技術成果、新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1999年,獲首屆世界農業成果博覽會金獎。同年,經原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該米米質達農業部一級米標準。
《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記錄,2000年1月2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授予胡代書“越年再生稻”發明專利權,頒發專利證書。
西南農業大學沈福存等教授多次前來觀察指導。專家教授們告訴他,他家的那兩窩野生稻不光是他的寶貝,更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貝。
扛起野生稻種植推廣的領軍大旗
胡代書從1982年偶然機會發現野生稻已是40歲年齡,直到2014年遇到現任重慶代書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法人李唯娜,此時胡代書已年屆72歲高齡,身體狀況和經濟實力已無法繼續推動野生稻項目的持續開展。
李唯娜被胡代書堅持30多年的執著精神所感動,更是對野生稻未來的前景充滿信心,于是兩人一拍即合,李唯娜接過胡代書的接力棒一頭扎進推廣種植野生稻的產業。
2015年李唯娜主導重慶代書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野生稻種植項目相繼在四川合江、重慶長壽、合川、南川等區縣展開,以“越年野生稻”的規模化種植為核心,進行立體農業綜合開發,有“越年再生稻研究所”、5萬噸大米加工倉儲廠和“越年野谷”白酒釀造深加工項目,形成了科研、育種、推廣、種植、生態、加工、營銷為一體產業體系。五年時間,李唯娜在推廣種植野生稻的過程中遇到不少政策障礙和一些人為的因素,但始終沒有澆滅她的熱情。
當問及現在公司面臨的主要困難時,李唯娜談到,野生稻現在主要是成本比較高,首先是農民土地流轉費,然后又聘請農民田間管理、施肥、除草等農活的務工費用,還有加工、倉儲、物流、推廣等費用,導致大米的單位成本很高,而消費者對高端大米的消費意識還在逐步形成中,從而也造成目前公司存在著大量的優質大米積壓的現象,這給企業的發展也帶來了致命的阻礙。本身農業種植就是一個周期漫長的過程,公司在銷售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每年農博會、上海的展銷會他們都會去參加,現在主要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對大米的精深加工這一塊非常具有優勢,比如越年野生稻大米含有其它大米不含的葉酸,要是針對孕婦和兒童加工定制一款含有葉酸的、生態有機的專用米粉產品,其市場前景是非常可觀的,希望有志向的人士可以一起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示“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李唯娜表示,盡管現在面臨大的困難,但是始終相信這個產品品質很好,將來一定會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下一步代書農業將以服務民生安全為宗旨,結合自身優勢,建立食品溯源、跟蹤、監控等體系,確保糧食安全,保障國民健康,推動中國糧食安全體系的建立。用十年時間在國內水稻適宜種植區打造10萬畝越年野生稻生態綠色有機富硒大米基地,每年向國家提供2億斤糧食,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應有貢獻。立足“三農”發展,為實現農業繁榮,農村富裕的美好愿景,拼搏進取;為打造中國“三農”事業建設名優農業品牌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