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教委、市衛健委組成聯合檢查組,“突襲”小學食堂、校園周邊飯館和超市,對食品安全進行現場檢查。記者了解到,一直到10月中旬,市場監管部門對校園內及校園周邊的食品安全隱患都將進行全面排查整治。
事先不通知、不打招呼,上午10時30分,檢查組首先進入位于海淀區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食堂。后廚的金屬餐臺上,排列整齊的20多個塑料保鮮小盒內裝好一份份炒洋白菜、炒黃瓜、土豆燒牛肉等菜品。“這是食品留樣,每一鍋菜都要留樣。”海淀區市場監管局餐飲科科長戴惠玲介紹說。
后廚內,身穿廚師服、頭戴廚師帽的大廚們,正在大鍋內翻炒著準備出爐的菜品。炒完菜,卻不急著出鍋,而是往大鍋中間插入一個溫度計。大鍋菜熱不透怎么辦?原來,食品燒熟之后,廚師們必須要用溫度計測試鍋中心菜品的溫度,只有中心溫度達到70攝氏度以上,才能正式出鍋。
另一邊的餐臺旁,戴惠玲抽出涂抹管,在裝飯菜的容器上反復擦拭。15秒后,表面潔凈度檢測儀上顯示出結果,屏幕上顯示的數值為0。“特別好。”檢查人員表示,如果容器上有食物殘渣,檢測儀就會顯示出不同的數值。數值在30以下屬于特別安全的范圍。
隨后,檢查組又來到校門外的老家肉餅藍靛廠店和便利蜂超市。對校園周邊兒童食品經營者資質、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進貨查驗結果、食品貯存、標簽和說明書等進行檢查。
從即日起一直到10月中旬,為期一個半月的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將在全市范圍內展開,全面排查、整治校園內及校園周邊的食品安全隱患。此外,還將針對校園周邊銷售“辣條”類“五毛食品”、冷凍飲品、自制飲品及其他類兒童食品的小超市、小食雜店、批發市場、零售市場進行重點檢查,并將預包裝奶茶、冷凍飲品、糕點、肉制品等容易出現問題和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產品納入抽檢范圍。(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