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生活以及訂購外賣的便捷性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訂餐。然而消費者收到的外賣經常會存在餐具變形、撒湯漏水和異味等問題,這些一次性餐具質量合格嗎?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嗎?環保嗎?如此種種的問題,讓老百姓不能“放心消費”。
為了維護轄區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守護“舌尖上的豐臺”,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專項整治將一次性餐具的監管范圍從流通領域擴展至服務領域,強化對餐飲服務領域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的監管。此次專項整治主要對轄區餐飲企業提供的塑料和紙制杯、碗、餐盒以及筷子、勺子等一次性餐具進行抽檢。
9月11日上午10點,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執法人員來到了右安門附近的一家大型綜合商場,選取了飲品店、中餐館、餃子館、小食品店等多家有代表性的餐飲企業,對其向消費者提供的一次性餐具進行了隨機抽樣檢測。
執法人員首先向餐飲企業有關負責人出示了執法證件。隨后對餐飲企業提供的一次性餐具進行了重點檢查。主要檢查其是否有合法的進貨來源,供貨商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產品外包裝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經檢查,現場發現一家餐飲企業提供的一次性筷子沒有標注出廠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規格、等級和執行標準。執法人員要求餐飲企業立即停止使用標識不合格的筷子。
本次專項檢查,執法人員與檢測機構抽樣人員一同在現場選取了8組樣品進行封存,包含紙杯和紙袋2組,一次性筷子2組,一次性塑料餐盒4組。這些樣品隨后會送到專業檢測機構,嚴格依據相關標準逐一進行檢測,主要檢測其鉛、砷、甲醛、重金屬含量;熒光性物質波長、總遷移量、高錳酸鉀消耗量;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霉菌含量等各項指標是否符合標準。
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此次專項檢查的情況將及時向社會披露。下一步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將進一步規范餐飲企業使用一次性餐具,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加大監管工作力度,保障轄區群眾餐飲環節消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