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皮薄松軟、造型美觀、包裝講究聞名的廣式月餅,今年中秋銷量再次領跑。來自拼多多的數據顯示,截至中秋前一周,月餅訂單突破1500萬單,按產地細分,廣式月餅仍是行業“霸主”,以廣州酒家利口福、東莞華美為代表,廣式月餅占據拼多多60%以上的月餅銷量。
在全國月餅市場,廣式月餅三分天下占其一,“利口福”“蓮香樓”“陶陶居”等一批名牌月餅紅遍大江南北。而這只是“珠江水、廣東糧”的一個縮影。廣東是全國食品生產、消費、出口大省。由于歷史和地理原因,使廣東食品工業成為中國食品工業的啟蒙地和試驗區。
1978年改革開放,特別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東食品工業不斷發展,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食品生產基地,產值和銷售額居全國第一。三水健力寶、開平嘉士利夾心餅干、深圳喜之郎布丁、珠海華豐方便面、珠江啤酒……這些家喻戶曉的品牌,寫就了“珠江水、廣東糧”的輝煌。如今,廣東正大力實施特色食品發展戰略,并逐步呈現集群化、規模化,特色食品成為廣東食品工業發展方向和新的增長點,有力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改革開放拉開廣東食品工業興盛帷幕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憑借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從落后農業省份發展成為全國工業大省。以生活日用品為主的輕工業,因技術門檻低、市場需求大率先迅速崛起。統計資料顯示,1952年,廣東輕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排行第七,1978年提升到第二,1986年首次躍居全國第一。
廣東省食品醫藥行業聯合黨委書記張俊修介紹,廣東食品工業早在改革開放前便有了基礎的生產系統和商業系統,為改革開放后廣東的食品工業領先全國作了鋪墊。當時,廣東每個縣都建有醬油廠、食品廠和冷凍庫,絕大部分地市都建立了餅干廠。
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廣東輕工業得到快速發展,輕工產品不斷涌現,其中食品業上馬快、品種多,特別是飲料、餅干和速食面發展迅猛,拉開了“珠江水、廣東糧”興盛的帷幕。
食品工業從簡單的作坊式生產發展成為行業門類齊全、產品品種繁多、質量檔次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產業體系,在市場競爭中形成自身優勢。上世紀80年代,食品工業被列為廣東省支柱產業。1980年,食品工業成為廣東省工業產值最大的行業。
與此同時,廣東食品工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改善并升華人們對廣東食品色、香、味、形的生理滿足感,推動廣東食品在各類人群中的擴散與滲透。“遠看是洋貨,近看是廣貨”,以新潮、時髦為形象標簽的廣東食品迅速風靡全國,眾多國人第一次享用的方便面、夾心餅干、易拉罐飲料,都是來自廣東。“珠江水、廣東糧”,成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領域流行語。
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980—1985年,廣東食品工業產值年均遞增7.5%。1985年,廣東食品工業產值比重占全國6.7%,在全省工業行業中列第一位。廣東食品工業整體水平(包括產品產量、產值、稅利、出口值、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產品質量、人均勞動生產率、企業規模)躍居全國第一位。2018年,廣東省食品工業總產值達6395.62億元。
品牌崛起成就“珠水粵糧”美談
“我國食品產業60%以上的標準都是廣東企業參與制定的,搶占了中國食品工業制高點,這也說明廣東食品產業的基礎和體系是成熟的。”張俊修說。改革開放初期,由于生活消費品短缺,廣東搶先發展食品和日常用品為主的輕工業。
被譽為“中國魔水”的健力寶一炮走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全國。1997年,健力寶的銷售額突破50億元,中國飲料協會當年公布的行業數據顯示,健力寶產量、總產值、銷售收入和稅利4項均排名第一。而通過將傳統涼茶文化與現代商業元素有機融合,創造性地在社會掀起傳統涼茶消費潮,讓紅罐王老吉駛進飛速發展軌道。2009年,王老吉涼茶在中國市場銷售160億元,超過了可口可樂的150億元,成為“中國飲料第一品牌”。
怡寶,是瓶裝水市場不得不說的一個名字。作為“珠江水”的代表之一,怡寶如今已成長為百億大單品。1984年,中國龍環飲料有限公司(華潤怡寶前身)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成立,1988年,怡寶引進兩條國際先進水平的美國PET瓶灌裝生產線,并于第二年大膽在國內率先推出怡寶純凈水,一路成長為飲用水行業的巨頭,創造出單品業績過百億的銷售成就。
1997年,天地壹號陳醋飲料研發成功上市。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品牌運營,在全國醋飲料行業中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美譽度。目前,天地壹號立足廣東,市場覆蓋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福建等區域,成長為一個全國性品牌。
廣東餅干是“廣東糧”的代表,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聞名全國。廣東嘉士利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嘉士利”)有“中國餅干大王”之稱。嘉士利于1985年6月成立以后,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使公司在生產工藝、技術、產品質量等方面走在全國餅干行業前列,迅速成為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企業。如今,在盛益餅家等17家小作坊基礎上成立的嘉士利,現已擁有6家子公司及七大生產基地,年產餅干等超12萬噸,成為名副其實的本土“餅干大王”。2014年,嘉士利成為內地首家上市的餅干企業登陸港交所主板。
大批廣東輕工產品北上,也豐富了全國大片市場,一度出現“共飲珠江水,共食廣東餐”的景象。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城鎮市場,廣東飲料、餅干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珠江水、廣東糧”形成的產業群,不僅為當時我國百姓擺脫資源短缺、改善民生提供了實物基礎,同時牽動行業企業良性互動,為此后的蓄勢發展賺得了“第一桶金”。
經過積累發展,廣東產業結構也迅速優化提升,“珠江水、廣東糧”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三水健力寶、開平嘉士利夾心餅干、深圳喜之郎布丁、珠海華豐方便面、珠江啤酒等一批食品企業不斷崛起,成就了“珠水粵糧”的美談。
適應消費新需求引領行業新趨勢
廣東食品工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一大批廣東食品企業在各自行業做出了敢為人先的創舉,不斷引領行業發展。1985年,全國第一屆食品工業新成就、新產品展覽會在北京舉行,廣東展廳展示的食品工業新裝備、新技術、新產品備受參觀者青睞。
1997年,在當時國內沒有一家啤酒企業敢涉足純生啤酒生產,國內外專家一致不認為中國有生產純生啤酒能力的情況下,珠江啤酒集團看準行業發展的趨勢,頂住巨大壓力產出了中國第一瓶純生啤酒,開創了我國啤酒市場的新局面。
在張俊修看來,廣東食品工業的領先發展與其創新的思維方式密不可分。如今,在消費升級新時代,廣東食品企業適應新的消費需求,不斷轉型升級繼續引領行業發展。
“面對消費升級及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我們的產品開始聚焦年輕消費群體。”華潤怡寶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華潤怡寶旗下有怡寶、午后奶茶、火咖和魔力等幾大品牌,未來幾年,華潤怡寶將繼續在飲料上發力,增加投入豐富產品線。
王老吉則通過不斷改變涼茶形態滿足不同時代的消費習慣,在保持傳統配方核心成分不變的同時,從傳統中藥進一步轉變為引領消費潮流的植物飲品,如近幾年推出的無糖精品裝王老吉,以及為新生代打造的“黑涼茶”。
作為一家“50后”廣東老字號,歷經三代人接力,嘉士利迎來新一輪發展。“2018年我們實現了14.5億元銷售收入,有望在2020年實現20億元銷售收入,加上通過兼并合作實現10億元,整個集團將實現30億元規模的目標。”嘉士利董事局副主席、執行董事譚朝均說。(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