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進一步保障學校師生飲食安全,提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浙江省湖州市于2018年起開始推行“食安校園”三年行動方案。南潯區以該方案為抓手,各單位高度重視校園食品安全工作,著力構建校園食品安全現代化綜合治理體系,創建出“五個化”食堂標準、“三個一”巡查制度等一系列優秀經驗和做法,打造安全放心的校園就餐環境。
“‘五個化’食堂標準是指食堂功能間‘標準化’、廚房設備‘全鋼化’、蒸飯方式‘電器化’、食品管理‘痕跡化’、食堂內部環境‘整潔化’。‘三個一’巡查制度則具體體現為學校校長每周到食堂檢查一次,分管校長每天到食堂檢查一次,食堂安全管理員每天到食堂督查一小時。”南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服務監管科徐慶兵介紹說。
“五個化”“三個一”制度從校園食堂硬件提升改造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兩個方面著手,細致規范,環環相扣,保障校園飲食安全。
南潯實驗小學是一所辦學近百年的老校,有3000余名在校師生,食堂設備相對陳舊,進行“五個化”改造既是挑戰,更是一個契機。短短兩年時間,校園后廚舊貌換新顏。南潯實驗小學校長沈國榮介紹,學校把原來食堂的塑料設備換成了鋼制設備,蒸飯道具從柴火改為天然氣,科學規劃了食堂功能間,嚴格把好食品進貨、儲存、加工、供應、留樣、消毒6道關,加強食堂內部環境管理,保證食堂地面先“干”后“凈”。
“其實這些內容就是根據‘五個化’來做的,改造之后食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獲得了家長的贊賞,這是讓我深感欣慰的一點。”沈國榮說。
相比之下,浙江宏達南潯學校是近年落地南潯的新校區,學校基礎設備先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校園食品安全建設走在了南潯區學校的前列。該校校長羅敏江表示,宏達一直對校園食安格外重視,建校以來對“三個一”制度的要求更加明確。身為校長,我不光會每周到食堂檢查一次,還會陪學生們一起用餐,監管食堂各項安全。
學校一年級的班主任張靜感受到了校長陪餐前后學生的明顯變化,她說:“低年級的小朋友比較難管理一些,所以吃飯的時候非常吵鬧。跟校長一起吃飯,小朋友在就餐的時候會比平時乖一點,而且孩子們跟校長交流得還挺開心,拉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在“三個一”制度的食堂安全管理員檢查中,還包括了檢查采購查驗和索證索票、菜肴中心溫度測試、員工晨檢、食堂留樣記錄、餐廚垃圾處理、紫外線消毒、除蟲滅害等16項臺賬記錄內容,確保食堂工作流程規范。在宏達學校工作了3年的廚師長張文川負責日常登記菜肴溫度的臺賬記錄。他表示,“作為廚師長,飯菜做完之后,我要測試菜的中心溫度,看是否達到標準溫度,然后記錄下來,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確保食材已經煮熟,保證菜品安全,不會出現問題。”
南潯區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監管科科長徐慶兵表示,南潯實驗小學和浙江宏達南潯學校都是校園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級為A級的學校,“五個化”“三個一”制度標準的形成與完善,不僅強化了學校對校園食品安全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還進一步推動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完善升級,為保障校園食品安全多加了一道鎖。
據了解,“食安校園”三年行動方案目前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除了上述兩所學校之外,另有17所學校達到校園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級A級,67所學校達到B級。南潯區將力爭三年內實現全區A級食堂比例達到60%,其中500人以上食堂量化等級A級比例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