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4日電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蘇偉14日介紹說,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和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主要是降成本、抓收購、增收益。
10月14日,國新辦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有關情況。
會上有記者問:請問國家有關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和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
蘇偉介紹,種糧多掙錢,對保障糧食供給、維護糧食安全很重要,要保障糧食安全首先要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要讓農民種糧有收益。國家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是為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著力解決糧食品種結構矛盾問題,也是為了更加有效保護農民利益。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主要是降成本、抓收購、增收益。
一是降成本。通過取消農業稅,從根本上減輕了農民負擔,每年為農民減輕負擔1300多億元。財政支農總體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到2018年達到1萬億元以上。通過實施高效節水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調整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促進適度規模經營,降低農民的種糧成本。
二是抓收購。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抓好糧食收購,引導企業積極入市,防止出現“賣糧難”。建立專業化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為種糧農民提供清理、干燥、儲存、加工、銷售等服務,有條件的地方還開發了手機APP售糧軟件,幫助農民實現網上售糧,滿足了農村售糧的需要。
三是增收益。主要途徑是通過發展產業和優糧優價增收益。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種糧農民共享加工轉化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