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雖然不感染人,但卻會禍及到人。豬肉作為我國最大的單向農產品,帶動著其他3萬多億的產業。同時豬肉制品占據我國居民飲食消費的62%。今年9月開始,“促生產、保供給”的扶持政策紛紛出臺。但政策只是提振了養殖戶的生產信心,要想真正做好保供給工作,防非能力是關鍵!
揚翔“鐵桶”樓房豬場
短短一年時間,非洲豬瘟橫掃了我國內地31個省,外加香港特別行政區,速度之快,范圍之廣,讓我們深刻意識到:我國生豬行業養殖漏洞太過明顯,以至于疫病一來,無數養殖戶丟盔卸甲。但在這場防非戰役中,有一種新的養殖模式脫穎而出,經受住了非瘟的考驗,使6萬頭母豬安然無恙!這就是揚翔公司的“鐵桶”樓房豬場。
究竟是什么樣的豬場才能在這樣疫病洪流中保住6萬頭母豬?
2019年10月20日,揚翔于河南鄭州開展“‘此樓非彼樓’ ——鐵桶式防非樓房豬場介紹會”,由揚翔副總裁高遠飛先生向世人揭開“鐵桶”樓房豬場的神秘面紗……中國養豬網有幸受邀參與聽會,一覽究竟!
“此樓非彼樓”介紹會現場
一、“鐵桶”樓房:結構化防非,無臭又環保;
在非洲豬瘟來臨之前,揚翔就已經意識到我國生豬生產模式落后,傳統的“籬笆墻”養豬無法保障生豬安全。從2015年開始,揚翔集合國內外多名養豬權威專家、國內知名院校華中農大、中國農大、中山大學等多方力量,開始了新型養豬模式的探索。2016年開始建設樓房豬場,2017年正式投入運營。經過兩年多高效運行,揚翔樓房豬場展現出了強大的疫病防控能力以及保供給能力。
基于“結構化”的設計布局,樓房豬場生產、生活區都進行了嚴格的劃分,人、豬、物、料等均有專用通道,每層樓之間生產管理嚴格區分,不存在交叉感染,相當于一個獨立的豬場,正是有了這樣的防控基礎,樓房豬場才得以經受住非洲豬瘟的考驗,沒有發生一例感染。
此外,因為產能集中,糞污便于集中處理,實現了零排放以及廢氣無臭處理,對環境無污染、對地下水、居民生活幾乎無影響。
二、高效養豬:用最少的地養最多的豬,可靠保供給!
業內有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一年要消費5000多萬噸豬肉,在2018年以前,我國生豬產業發展正盛,尚需要進口豬肉,何況眼下生豬產能減半。據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9月,我國生豬存欄比去年同期減少41.1%,能繁母豬存欄比去年同期減少38.9%。保供給工作變成了一項莫大的挑戰!
會上,高總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以9600頭的豬場為例,傳統平層豬場建設模式需要占地122.1畝,而樓房豬場只需要11.4畝,在可利用土地資源愈加有限的背景下,樓房豬場飼養同樣數量的豬,用地僅為傳統平層豬場的1/10。
揚翔副總裁高遠飛先生
同樣,高效養豬也是揚翔的主打理念。在國內豬場PSY普遍在18頭的平均水平下,揚翔“鐵桶”樓房豬場平均PSY率先做到28.8的水平,平均成活率為92.1%。而在我國生豬行業內肉豬平均綜合成本為6元/斤以上的背景下,揚翔已經將成本降到了5.27元/斤,真正做到了低成本的使命。
出彩的成績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在揚翔打造的“鐵桶”樓房豬場內,有地溝通風系統、空氣過濾系統、廢氣集中處理排放系統、糞污處理系統等40多項專利支撐著豬場的運營,對樓房豬場的安全、可靠、高效,有絕對的保障!
三、“我的眼里只有豬”,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來,食品安全備受社會關注,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國民越來越注重飲食的安全、健康和美味。樓房豬場在革新的同時也順應時代的發展。智能化精準飼喂,讓樓房豬場內的每一頭豬都能在優越的環境下生長,無臭無污染養殖環境能夠生產出更健康的“無抗肉”。
高總表示,揚翔致力于將樓房豬場打造成一個“造肉工廠”,豬場內部集“料、養、宰、商”為一體,可謂是“讓豬住進小區里”,所宰生豬來源可靠,豬肉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智能化系統實現了豬肉全過程數據監測,做到餐桌上的豬肉有效追溯。食品安全管控得到有力保障,消費者才能放心吃肉。
豬只在優質的環境下生長,統一飼喂,統一管理,保證了樓房豬場豬只的肉質比傳統養殖模式下生長的豬更美味。高總說道:“我的眼里只有豬!”從豬場到餐桌,樓房豬場提供“一站式”服務,將“健康、安全、美味”的使命做到淋漓盡致!
非洲豬瘟常態化下,事實已經證明傳統養豬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生豬行業,想要在養豬業內站穩腳跟,豬場轉型是關鍵。揚翔“鐵桶”樓房豬場至今仍將非洲豬瘟病毒拒之門外,就已經證明了“樓房養豬”模式防非保供的可靠性。在疫病防控、保供任務重、資源緊張、消費高要求等的綜合考驗之下,樓房豬場,或許能夠給新形勢下的養豬業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當然不排除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比樓房豬場更先進、高效、低成本的新型養豬模式,但就眼下來說,揚翔已經走在了業內前列。時代會發展,揚翔也在發展,誰能保證更先進的養豬模式不是出自揚翔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