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11月19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38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通報了24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飲料不合格13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不合格1批次,肉制品不合格4批次,冷凍飲品不合格2批次,糕點不合格4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質量指標等問題。
15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15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包括10批次飲料,3批次肉制品和2批次冷凍飲品。
10批次不合格飲料分別為鄒城市騰潤科貿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烏梅飲料中霉菌、酵母和菌落總數項目不合格;棗莊市保安服務總公司圣泉分公司生產的1批次圣脈山泉飲用水,棗莊市棗莊慶銀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飲用純凈水,淄博市淄博晶寶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天然飲用水,淄博市山東沂河源礦泉水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沂河源山泉水,淄博市淄博望川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桶裝飲用水,濟南市山東神州富碘礦泉水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神州富碘飲用水,臨沂市臨沂龍岳純凈水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龍岳養生水,銅綠假單胞菌項目不合格;濟南市山東賢清泉純凈水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賢清泉飲用天然純凈水中大腸菌群項目不合格;臨沂市卓越純凈水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泰山養生水中銅綠假單胞菌和亞硝酸鹽項目不合格。
2批次不合格冷凍飲品分別為德州市臨邑縣華燦冷凍食品批發部銷售的標示生產企業為聊城市陽谷縣雪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奶咖麥香口味雪糕,德州市臨邑縣興隆鎮馨悅冷食銷售的標示生產企業為泰安市肥城市幸福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大咖(牛奶口味雪糕),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項目不合格。
3批次不合格肉制品分別為泰安市香巴香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豬蹄中大腸菌群項目不合格、1批次鹵雞爪中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項目不合格;濟南市山東省亓氏醬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香腸中菌落總數項目不合格。
微生物指標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涉及大腸菌群、菌落總數、銅綠假單胞菌等。不合格原因主要有:原料、水源帶入;殺菌不徹底,殺菌后二次污染;原料、包裝材料受污染;包裝材料不達標;包裝不嚴密;生產過程中工藝控制不嚴;生產過程中產品受人員、工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的污染;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控制不嚴;儲存運輸不當等。
糕點不合格4批次
糕點不合格4批次,涉及食品添加劑、質量指標問題。分別為德州市夏津縣一品糕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可圈可點蛋糕、1批次新窩窩蛋糕,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項目不合格;濟南市濟南慈乾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清宮八珍糕中酸價(以脂肪計)項目不合格;濟南市山東禮季和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歲歲酥掉渣煎餅(蔥香味)中過氧化值(以脂肪計)項目不合格。
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依據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要求:在糕點類產品中是禁止添加使用的食品添加劑。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本身是一種廣譜的酸性防腐劑,能夠抑制或殺滅微生物,對酵母菌、霉菌及部分細菌作用效果很好,且價格低廉,被廣泛用于多類食品中。
酸價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敗的程度。造成酸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采購上把關不嚴,如原料水分過高,會加速油脂的酸敗;生產工藝不達標,如植物油精煉不到位或未精煉;產品儲藏條件不當,特別是在夏季,受氣候環境影響因素更大,易導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敗。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油脂是否氧化變質。隨著油脂氧化,過氧化值會逐步升高,雖一般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損害,但嚴重時會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過氧化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用油已經變質,或者產品在儲存過程中環境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油脂酸敗;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經氧化,原料儲存不當,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使得終產品油脂氧化。
除上述不合格產品外,還有飲料不合格3批次,食用油不合格1批次,肉制品不合格1批次,分別為青州市天潤水業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潤寳飲用山泉水中亞硝酸鹽項目不合格;濰坊市山東東沂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2批次山合尚水(飲用山泉水)中溴酸鹽項目不合格;山東省濱州市陽信華通清真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牛油中苯并[a]芘項目不合格;濱州市振興啃多鴨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鹵制鴨脖(醬鹵肉制品)中氯霉素項目不合格。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已責令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產品,控制風險,立案調查,并分析原因進行整改,涉及的不合格產品已按要求開展核查處置工作。
不合格產品信息
(來源: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相關報道: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2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 2019年第38期(總第222期)
本文由中國食品安全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系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