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一、非瘟疫情在中國的規律:
一是持續性。即全國各地,一年四季,無論什么時候都有點狀或局部片狀發生。
二是季節性。即冬季、春節后、雨季集中爆發季節性高峰。
二、今年已體驗了非瘟一次性殺傷力的陣痛,明年將領略非瘟持續性殺傷力的長痛。非瘟來了就不走,來了就扎根中國。一旦條件適宜,就爆發。一旦養殖密度大了,就爆發。一旦遇到冬季、春節后、雨季就集中爆發出現季節性高峰。并且未來每年都將按照冬季、春節后、雨季這三個疫情高峰期,在中國掃蕩一遍。
非瘟病毒不會自然弱化、自然消失,否則近100年后傳到中國的今天,就不會對中國產生如此強大的殺傷力。一切認為非瘟病毒會自然弱化、自然消失的觀點,不僅無知,而且誤國誤民。
三、非瘟病毒在中國已全國性大片狀存在的大環境中,建立點狀的完全隔離的封閉式養豬場,在夾縫中求生存,這是中國養豬業的唯一出路。
四、非瘟改變了中國養豬業的競爭格局,將兩步走的產業升級整合并為一步走。新的競爭格局是:贏家通吃。即:能確保把豬養活的優勢企業將通吃不能把豬養活的各類市場主體退出后的巨大市場缺口。
五、非瘟疫苗未來3-5年內很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安全性差的非瘟疫苗是“溫柔殺手”,打了疫苗后第一天就進入死亡倒計時。
六、豬股的投資邏輯
(1)供應:非瘟造成中國豬供應近一半的市場缺口。這不是普通豬周期,而是豬災難。
(2)消費:中國人吃豬肉的習慣和量并沒有變,市場規模萬億。
(3)誰來填補這個巨大的供應缺口:只能是能確保把豬養活的公司。
(4)目前能確保把豬養活的上市公司只有3家。所以這3家將“贏家通吃”中小散戶和防疫能力差的各類市場主體退出后留下的巨大市場缺口,成為“豬災難”的最大贏家。
七、關于豬價
(1)春節前豬價受政府壓價、民間拋售雙重壓制,關鍵看能不能壓住。如果節前壓不住,節后就更壓不住。
(2)春節后,供應將大幅減少,真實的供應對真實的消費,豬價漲幅與消費降幅之間的平衡點有望真正探出來。
(3)明年下半年,關鍵取決于第二個疫情年度(2019年冬季-2020年夏季)的去產能情況。如果去產能大,明年下半年的供應將最少,而且無論政府,還是民間,手中都無肉可拋,只能靠進口,除了進口沒有其它任何實效辦法平抑豬價。如果沒有去產能,那么明年三季度后,豬肉供應有望增加。
正文:
一、非瘟疫情的規律:持續性、季節性
表1:全國生豬存欄、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同比數據:
數據來源:互聯網
(2)農貿市場最繁榮。按規定,病豬都要無害化處理。但實際部分病豬都被豬販子以極低價格買走,城市大超市肯定不敢去,就去了農村農貿市場。春節農貿市場的繁榮也順帶著非瘟病毒大傳染。
季節性規律3:雨季。7-8月份,是長江中下游的雨季。長江中小游,正是中國生豬主產區,合計出欄量在全國占比超過1/3。雨水泥漿,本身不利于洗消。非瘟病毒在水中能存活,在水游生物中存活時間長,能隨水流傳播。特別是部分地區不負責任的受災養豬戶將非瘟病死豬隨意扔在馬路邊、水溝里,任非瘟病毒自然擴散。
流行病學有個重要規律:重大洪災后有重大疫情。非瘟病毒生存力強,傳染快,死亡率高,一旦遇上洪水,必將加速非瘟疫情的傳播。
我上上周在山東調研時得知,山東養豬重鎮壽光市,今年夏天就因為洪水,同時非瘟泛濫,而死了很多豬。
我上周在河南調研時得知,河南信陽今年8月份非瘟疫情大爆發,也是伴有大雨。
所以,無論無論哪個地方,只要有雨季,特別是洪災,都可能引發非瘟疫情的高峰。
表3:2019年長江中小游各省能繁母豬每月環比下降幅度:
小結:非瘟疫情在中國的規律:
一是持續性。即全國各地,一年四季,無論什么時候都有點狀或局部片狀發生。
二是季節性。即冬季、春節后、雨季集中爆發季節性高峰。
二、今年已體驗了非瘟一次性殺傷力的陣痛,明年將領略非瘟持續性殺傷力的長痛
普通疫情,無論是禽流感、普通豬瘟等動物疫情,還是非典等人的疫情,往往來時如山倒,去時如抽絲。即使不防不治,甚至完全不管,過一段時間后,疫情就自然消失。
但非瘟與普通疫情的最大區別在于:非瘟來了就不走,來了就扎根。
非瘟病毒會自然弱化?自然消失嗎?
非瘟病毒如果能自然弱化、自然消失,那么,在非瘟爆發近100年后,現在傳到中國,就不會對中國產生如此強大的殺傷力。
一切認為非瘟病毒會自然弱化、自然消失的觀點,不僅無知,而且誤國誤民。
上文已分析,非瘟在中國的規律:一是持續性,二是季節性。即非瘟來了就不走,來了就扎根。一旦條件適宜,就爆發。一旦養殖密度大了,就爆發。一旦遇到冬季、春節后、雨季就集中爆發出現季節性高峰。
今年5月,一位全球著名種豬公司的專家在與我交流時,就對非瘟在中國的影響做出前瞻性預判:每3年全國至少90%的豬場都將被非瘟輪染一遍。
今年(2019年),非瘟對中國生豬存欄去化超過40%,這不是普通豬周期,這絕對是災難,我們已經體驗了非瘟在今年一次性殺傷力的陣痛。明年,我們將開始體驗非瘟持續性殺傷力的長痛。即明年開始,未來每年都將按照冬季、春節后、雨季這三個疫情高峰期,在中國掃蕩一遍。
絕非危言聳聽!下面數據為證:
去年冬季,東北、華北疫情最嚴重,但這已算在上一個疫情年度(2018年冬季-2019年夏季)。
下一個疫情年度(2019年冬季-2020年夏季),今年冬季,非瘟在東北、華北的疫情已經再次開始,而且很嚴重。
東北今年冬季疫情:
表4:東三省各時間點母豬(能繁+后備)存欄與疫情前(2018年7月30日)相比去化幅度
數據來源:涌益數據
據涌益數據,東北三省今年各時間點疫情與疫情前(2018年7月30日)相比,母豬(能繁+后備)存欄去化最嚴重在2019年5月5日,后來開始恢復存欄,到10月9日存欄恢復到最高,后來隨著東北率先進入冬季,疫情又開始嚴重,再次去化。最新數據截止到12月25日。盡管這個冬季僅過去1/3(北京通暖氣時間為11月15日-3月15日),最冷的時間點還沒到,冬季疫情還在繼續。但即便只看到12月25日:
黑龍江:今年冬季疫情已將今年夏天5-10月份恢復的母豬新增存欄全部消滅,并使母豬存欄創下去年8月份非瘟疫情以來新低。
遼寧:今年冬季疫情已將今年夏天5-10月份恢復的母豬新增存欄消滅掉77%。
吉林:今年冬季疫情已將今年夏天5-10月份恢復的母豬新增存欄消滅掉28%。
特別說明,這個冬季僅過去1/3,最冷的時間點還沒到,冬季疫情還在繼續。新一輪冬季疫情的殺傷力已經如此程度,等這個冬季過完時,黑龍江的母豬存欄的新低不知道將在何處,遼寧、吉林是否也將創下新低!
河南、山東今年冬季疫情
表5:河南、山東各時間點母豬(能繁+后備)存欄與疫情前(2018年7月30日)相比去化幅度
數據來源:涌益數據
我們再來看看河南、山東疫情,據涌益數據,河南、山東今年各時間點疫情與疫情前(2018年7月30日)相比,母豬(能繁+后備)存欄去化最嚴重在2019年8月7日,后來開始恢復存欄,分別到10月31日、10月9日存欄恢復到最高,后來隨著河南、山東進入冬季,疫情又開始嚴重,再次去化。最新數據只截止到12月25日。盡管這個冬季僅過去1/3,最冷的時間點還沒到,冬季疫情還在繼續。但即便只看到12月25日:
河南:今年冬季疫情已將今年夏天8-10月份恢復的母豬新增存欄消滅掉74%。
山東:今年冬季疫情已將今年夏天8-10月份恢復的母豬新增存欄消滅掉25%。
我上上周在山東調研,上周在河南調研。
山東:今年冬季的疫情重災區在膠東,膠東今年上半年本來號稱無疫區,但躲過了去年冬季,卻沒躲過今年冬季。
河南: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內,黃河以北是重災區,據草根調研時民間傳言,焦作、新鄉等地的去產能或達到90%。而今年冬季,即現在,黃河以南最嚴重,駐馬店、周口、南陽這三個河南省最大的生豬地市,正處疫情高峰期。開封剛剛開始。據草根調研時民間估計,駐馬店這個河南養豬第一大市今年冬季疫情的這個月的環比去產能或已達15%。就河南全省來說,至今已經歷了三輪疫情:第一輪疫情是去年11月-今年1月,從北到南掃蕩全河南;第二輪是4月-6月從南往北;第三輪是現在,以南方為主。
河南、山東,分別為中國第二、第四大養豬大省。今年8-10月份的母豬存欄恢復幅度本來就小,分別為4.3個百分點、7.7個百分點。截止12月25日,這個冬季僅過去1/3,冬季疫情還在繼續,河南、山東就已將今年8-10月份恢復的母豬新增存欄消滅掉73%、25%。等這個冬季過完時,河南、山東的母豬存欄是否將要創下新低!
非瘟扎根中國后,一方面,在全國各地,隨時隨地都點狀或局部片狀發生。另一方面,每年都將按照冬季、春節后、雨季這三個季節性高發期,在中國掃蕩一遍,出現季節性高峰期。
第二個疫情年度(2019年冬季-2020年夏季)已開始,今年冬季疫情已開始在東北、華北展現出殺傷力。因為在第一個疫情年度全國去存欄已達40%,現養豬密度和存欄總量大幅降低。所以,第二個疫情年度去化的絕對量和相對量肯定不會有第一個疫情年度那樣嚴重。
我們重點關注的是:第二個疫情年度,對第一個疫情年度結束后到第二個疫情年度開始前,利用疫情平穩間隙復養的“增量存欄”的去化程度。
假如:某地原有豬存欄100頭,第一個疫情年度死豬50頭,即去化率-50%,還剩50頭。在第一個疫情年度結束后到第二個疫情年度開始前,利用疫情平穩間隙復養了10頭,此時還剩豬增加至60頭,去化率回升至-40%,去化率回升了10個百分點。如果第二個疫情年度再次死豬11頭,還剩豬減少到49頭,去化率增加至-51%,去化率增加了11個百分點。盡管第二個疫情年度絕對死豬量11頭、相對去化率11個百分點,都遠遠小于第一個疫情年度絕對死豬量50頭、相對去化率50個百分點,但第二個疫情年度致使存欄豬創下新低,其影響依然十分重大,因為看不到疫情影響的趨勢性拐點。
第二個疫情年度后,將出現以下五種結果:
結果一:將復養的增量存欄全部去除,總存欄創下新低。如果真出現這種結果,那么非瘟對中國養豬業的最嚴重災難就還沒有到來。這是最嚴重的結果,這不是危言聳聽,不是不可能。因為今年冬季疫情剛開始,黑龍江的母豬存欄就已創下新低。遼寧已將恢復的母豬存欄去掉2/3,吉林、河南、山東已將恢復的母豬存欄去掉1/2。
結果二:將復養的增量存欄剛好去除,總存欄平了前低。如果出現這種結果,就說明利用兩輪疫情間隙復養的增量存欄,僅夠在下一輪疫情中被去化。那么中國養豬業的總存欄將長期在低位緋絗,顯現L底。
結果三:將復養的增量存欄去掉一半。如果出現這種結果,那么中國養豬業的復養進程將以進二退一的節奏恢復。
結果四:將兩輪疫情間隙復養的增量存欄不去掉,但在第二輪疫情期間不再新增存欄。如果出現這種結果,那么中國養豬業的復養進程將以臺階式的節奏恢復。
結果五:幾乎沒影響,將兩輪疫情間隙復養的增量存欄不去掉,在第二輪疫情期間繼續新增存欄。如果出現這種結果,就說明非瘟只是一種普通疫情,去時如抽絲,非瘟對中國的影響已結束。這是政府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很多人也都只把非瘟當作一種去時如抽絲的普通疫情,特別是有些官員在講話或制定政策時僅把非瘟當作一種不需要防疫過一陣子就會去時如抽絲的普通疫情。但是,非瘟真的不是普通疫情。
現實真的不是很骨感,而是很殘酷。
去疫區問問養豬人吧!
不是一不小心就會染上非瘟,而是小心再小心還會染上非瘟。
以上五種結果,結果五出現的可能性最小,最終結果可能是結果一、二、三、四中的之一。農業部2019年10月份能繁轉正,11月份生豬存欄轉正,只能說是2019年度內的拐點,能否成為趨勢性的拐點還很難說。
2019年,我們只是體驗了非瘟在今年一次性殺傷力的陣痛。明年,我們將開始體驗非瘟持續性殺傷力的長痛。
究竟有沒有長痛,長痛究竟有多痛,要到明年10-11月份才能證明。
如果出現以上結果一、結果二,那么這個長痛就相當痛。
如果出現以上結果三、結果四,那么這個長痛也比較痛。
如果出現以上結果五,那么就沒有長痛了。
現在,有些人根據農業部數據今年10月份能繁轉正,推測明年8月份后出欄轉正。這樣推測的前提是不考慮疫情,如果沒有疫情,或者疫情已消除,那么這樣推測是正確的。
但是,現實是疫情實實在在存在,實實在在仍在發生。只是在第二個疫情年度再次去化的幅度和力度目前不知,也很難準確預測。到明年10-11月份,第二個疫情年度的去化幅度和力度數據出來后,以后第三、第四個疫情年度就好預測了。
小結:
今年已體驗了非瘟一次性殺傷力的陣痛,明年將領略非瘟持續性殺傷力的長痛。非瘟來了就不走,來了就扎根中國。一旦條件適宜,就爆發。一旦養殖密度大了,就爆發。一旦遇到冬季、春節后、雨季就集中爆發出現季節性高峰。并且未來每年都將按照冬季、春節后、雨季這三個疫情高峰期,在中國掃蕩一遍。
非瘟病毒不會自然弱化、自然消失,否則近100年后傳到中國的今天,就不會對中國產生如此強大的殺傷力。一切認為非瘟病毒會自然弱化、自然消失的觀點,不僅無知,而且誤國誤民。
三、非瘟可防可控:硬件上,絕對隔離;管理上,嚴格到位
非洲豬瘟最早于1921年在肯尼亞首次發現,距今已有98年歷史。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60-70個國家先后發生非瘟疫情。其中,只有13個國家根除了疫情,根除耗費時間長達為5至36年。古巴、比利時、法國三個國家消滅后又重新發生。
非瘟病毒的存活力超強:
一是耐低溫,凍不死。在冷凍豬肉中存活3年之久,在4度中存活1年以上。
二是喜歡有機物,喜歡臟的環境。在血液、糞便和組織中存活數周至數月。水蛭(螞蟥)可以攜帶非瘟病毒達140天。
三是耐鹽,不怕咸。火腿中存在的非洲豬瘟病毒,能存活很久。未熟肉品、腌肉和泔水中能存活較長時間。
非瘟病毒的致命弱點:
一是怕高溫。溫度不同消滅的時間也不同。目前豬飼料廠采用的85度3分鐘消毒就是利用其這一弱點。
二是怕干燥。圈舍保持干燥則病毒不易存活。沙漠邊上的豬場沒有感染非瘟就是這一緣故。
三是怕強酸(ph小于3.9)強堿(ph大于11.5)。所以,強酸強堿都可以消毒。
盡管非瘟殺傷力強大,但畢竟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可以做到可防可控。
非瘟防疫的關鍵在于:
硬件上,絕對隔離。絕對隔離的最高境界就是豬舍完全封閉,飼料高溫消毒,水超濾,空氣高效過濾,達到ICU病房的級別。恒溫恒濕。
管理上,嚴格到位。管理到位的最高境界就是絕對軍事化管理,誰敢越雷池一步直接否決。
非瘟防疫只有0分與100分的區別,0-100分之間只是中招概率大小的問題。
99%的硬件做的好,1%的硬件做不好,就可能中招。
99%的環節做的好,1%的環節做不好,也可能中招。
99%的人做的好,1%的人做不好,也可能中招。
非瘟防疫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是一個體系,必須全硬件、全環節、全人員都100%做好,一個漏洞都不能有。“管理上嚴格到位”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真的很難。
為什么世界上有13個國家根除了非瘟呢?
國外養豬密度小,本來豬場就呈點狀分布,容易做到“極早發現,分區隔離、定點清除”。
為什么非瘟在中國傳播速度這么快?
非瘟的自然傳播速度并不快,俄羅斯經驗,非瘟的自然傳播速度每年僅100公里。
中國在去年8月首次發現非瘟初期,是有做到“極早發現,分區隔離、定點清除”的條件和可能的。但是,因為一系列的失誤或錯誤,導致非瘟病毒在中國迅猛擴散,準確說,非瘟在中國是泛濫的,這是公開的秘密,全國人民到看到了,只是部分人看不到。
非瘟在中國閃電傳播的原因有四:
原因一、去年8月東北首次發現非瘟后,沒有及時絕對隔離,開始小范圍傳染,東北養豬戶拋豬,引發東北豬價大跳水,形成全國豬價絕對洼地。大批炒豬團到東北拉豬,把東北豬拉到全國,同時也把東北的非瘟病毒拉到全國。
后來是全國各地,哪里有非瘟,哪里就拋豬,哪里豬價就低。哪里豬價低,炒豬團就奔向哪里,把低價豬拉向全國的同時,也把非瘟病毒傳到全國。
再后來,哪里有豬,炒豬團就奔向哪里,把全國各地的非瘟病毒帶到哪里,后果就是有豬的地方終被淪陷。
原因二、屠宰場趁機屠宰大量低價豬做凍品庫存,也把大量帶非瘟病毒的豬肉做進庫存。某某部今年春季提前通知5月1日、7月1日開始檢查庫存,屠宰場擔心被查出非瘟,急于在5月1日、7月1日前大量去庫存。屠宰場去庫存的同時,也把非瘟病毒散發全國。
原因三、國家規定每頭非瘟撲殺豬補貼1200元,但要求地方拿部分錢。地方不愿拿錢或者沒錢拿,就不讓養豬戶上報疫情。養豬戶拿不到補貼,自已又承受不起全部損失,只能把病豬以極低價格賣給豬販子。豬販子拉著病豬到處跑,也把非瘟病毒四處傳播。
原因四、養豬戶絕望后把病死豬隨意扔到馬路邊、水溝里,加速了非瘟病毒的任意傳播。我在廣西調研時,出租車司機告訴我:今年上半年最嚴重,當地農村1公里的路邊可見到1000頭死豬。
所以,人+車以各種原因帶著非瘟病毒在中國四處傳播,這是非瘟在中國閃電傳播的關鍵。
非瘟的重要特點:只傳染豬,不傳染人。豬感染后死亡率接近100%,但帶非瘟病毒的豬肉煮熟后,非瘟病毒就滅亡了,人可以吃。
按中國當前的法律和慣例,人死了是大事,豬死了沒人管。死幾個人就是重大傷亡事故,要嚴肅追責。但今年的豬死了近2億頭(數據來源:見本文第八部分),也沒看到有人管。
反正死豬是別人家的事,最近也是隔壁老王家的事,只要不是自已家的事,管它呢!
如果非瘟致死幾個人,相信有關部門早出重手嚴管了,非瘟在中國也不會傳播這么快。
正是因為非瘟只死豬不死人,特別是只死別人家的豬,所以沒人管,所以非瘟才在中國傳播這么快。
非瘟病毒在中國已片狀存在,已失去通過“極早發現,分區隔離、定點清除”而達到全國整體清除的可能。
非瘟已扎根中國,三方面原因決定了非瘟將在中國永久存在,樂觀估計,如果世界上有最后一個國家消滅非瘟的話,那么這個國家一定是中國。
(1)中國養豬密度過大。全球一半的豬在中國,年出欄500頭以下的中小散戶養豬占比50.9%,過于分散,無論是絕對密度還是區域性相對密度都過大。
(2)中國人口密度過大。
(3)中國人口流動、豬流動過快。
中國養豬業如何求生存?
非瘟病毒在中國已全國性大片狀存在的大環境中,建立點狀的完全隔離的封閉式養豬場,在夾縫中求生存,這是中國養豬業的唯一出路。
四、非瘟改變了中國養豬業的競爭格局,將兩步走的產業升級整合并為一步走。新的競爭格局是:贏家通吃
過去,中國養豬,是誰想養豬誰都可養豬。現在非瘟后,設定了很高的技術門檻。養豬前必先做防疫,唯有防疫過關才能養豬。
防疫不過關就開始養豬,純屬找死。
中國養豬業的四種養豬模式:
模式一、封閉式工業化自繁自養。這句話的關鍵詞是“封閉式”,還不是“自繁自養”。即豬舍完全封閉,飼料高溫消毒,水超濾,空氣高效過濾,達到ICU病房的級別。恒溫恒濕。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國外、國內的實踐中,這種模式都是未來的大趨勢。這種模式的最高境界是無人值守的AI養豬。不僅有利于非瘟防疫,而且大幅降低養豬成本。
恒溫恒濕、空氣高效過濾的封閉式豬舍養豬,不僅豬得病少了,用藥少了,用疫苗少了,而且吃的少,長的快,養豬成本反而大幅降低。
模式二、公司+農戶。這是公司追求規模快速擴張的輕資產模式。在防疫非瘟上,這種模式的分歧最大。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國外、國內的實踐中,這種模式在防非瘟上,有做好的,但做好的極少,絕大多數沒有做好。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如何讓農戶做好防疫,農戶千差萬別,管理難度極大。所以,公司+農戶模式未來將嚴重分化。
模式三、職業化、專業化養豬個人大戶。包括家庭農場。特點是家場分離,在村頭村外建立獨立的養豬場,自已參與并雇傭專人一起養豬。少數是專業育肥,多數是自養母豬,自繁自養。我過去2周分別在山東、新疆、河南調研,山東、河南已形成了一批職業化、專業化養豬個人大戶,不少專業能力很強,不少大學畢業,學歷并不低。這種模式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差的。這種模式缺乏體系支撐,至少飼料需外購,飼料等風險自已無法絕對掌控。這種模式短期做好靠運氣,長期做好靠天賦。這種模式未來也將嚴重分化。
我上周在河南調研時獲悉一案例:某職業化專業化養豬個人大戶,養有1000多頭母豬,防疫做的非常好,對自已要求極嚴,自已一直堅守在豬場沒出來,完全隔離。老丈人過生日時,他認為防疫做的很不錯,就出來大請客,為老丈人過生日。生日過完,回到豬場后,豬場就中招了,損失幾千萬。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中招,他自已也沒有搞清楚,他認為自已員工平時有急事也請假外出,回來后都正常嚴格洗消,都沒事。他自已回來后也是嚴格洗消,怎么可能出事呢。
模式四、屋前屋后養豬。這是最早、最原始的養豬模式,全是中小散戶。這種模式在非瘟面前不具任何防疫能力,因為人隨時與外界接觸,再人與豬接觸,無法做到豬的隔離與封閉。這種模式是這次非瘟的最大受害者,屋前屋后養豬將永久性、徹底退出。
如果按豬舍封閉條件,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全封閉式豬舍。上文已分析,“非瘟病毒在中國已全國性大片狀存在的大環境中,建立點狀的完全隔離的封閉式養豬場,在夾縫中求生存,這是中國養豬業的唯一出路。”所以,全封閉式豬舍是方向。
第二類:半封閉式豬舍。感染非瘟是概率問題。
第三類:四面透風的開放式豬舍。即立幾個柱子,上面搭個天棚防雨,四面透風,下面簡單圍一下,直接養豬。這在南方、特別是兩廣較多,因為南方天熱,搞封閉式豬舍,太熱,豬受不了。這種四面透風的開放式豬舍,在非瘟面前,不具任何防疫能力。兩廣今年損失那么嚴重,這種豬舍是重要原因。所以,四面透風的開放式豬舍,將永久性、徹底退出。
任何產業的升級與整合,都將經歷兩個步驟:
第一步:農業生產向工業生產升級,即小魚吃蝦米。對養豬業來說,就是屋前屋后的個人養豬,向公司化、工廠化、工業化養豬升級。
第二步:規模化集中,大公司整合小公司,即大魚吃小魚。
這次非瘟改變了中國養豬業的競爭格局,將兩步走的產業升級整合并為一步走。
新的竟爭格局是:贏家通吃。即:能確保把豬養活的優勢企業將通吃不能把豬養活的各類市場主體退出后的巨大市場缺口。進一步說是,能確保把豬養活的優勢企業,將通吃中小散戶屋前屋后養豬徹底退出、職業化專業化養豬個人大戶包括家庭農場嚴重分化、公司+農戶嚴重分化后、四面透風的開放式豬舍徹底退出后的巨大的市場缺口。
五、非瘟疫苗未來3-5年內很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安全性差的非瘟疫苗是“溫柔殺手”,打了疫苗后第一天就進入死亡倒計時。
面對非瘟疫苗,最能體現良心的專家是仇華吉。其身份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傳染病研究室主任、豬烈性傳染病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
仇華吉最新公開談非瘟疫苗是2019年12月15日,在2019中國豬業復產大會上。其觀點如下:
(1)未來3-5年內疫苗很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我們對非洲豬瘟的認知還停留在一個相對比較低的水平。按照我們現在的知識體系,對非洲豬瘟的認知與理解,不夠支撐我們研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疫苗。
(2)非瘟病毒是“冷血殺手”,安全性差的非瘟疫苗是“溫柔殺手”。打了疫苗后第一天就進入死亡倒計時,但多長時間死亡不知道,也許一個月,也許兩個月,也許沒事。至于多久才會暴發,取決于豬只耐受性和豬場飼養管理水平等等。以目前行業的養殖健康水平,豬只健康度,不出問題的很少。目前的疫苗就是“糖衣炮彈”。
(3)一年之內沒有官方渠道的商品化疫苗出來。
對于上周召開的哈獸研非瘟疫苗第二次轉基因生物安全性評價會議,民間傳言的結論是:
(1)還有8個項目需要繼續做實驗。
(2)這8個項目實驗完成預計需要2年時間。
特別說明:民間傳言的這兩個結論,我無法證實。
六、豬股的投資邏輯
(1)供應:非瘟造成中國豬供應近一半的市場缺口。這不是普通豬周期,而是豬災難。
(2)消費:中國人吃豬肉的習慣和量并沒有變,市場規模萬億。
(3)誰來填補這個巨大的供應缺口:只能是能確保把豬養活的公司。
(4)目前能確保把豬養活的上市公司只有3家。所以這3家將“贏家通吃”中小散戶和防疫能力差的各類市場主體退出后留下的巨大市場缺口,成為“豬災難”的最大贏家。
非瘟對今年全國生豬存欄去化的最大幅度為41%。
可以理解為今年全國存欄生豬的死豬率峰值為41%。
也可以說是社會平均死豬率峰值為41%。
11家主要養豬公司中,有10家公布了月度出欄量,但沒有公布存欄量。出欄量最多最穩定的是今年一季度,出欄量最少的是今年四季度的10-11月份。
我們可以用:
比 值=(10-11月份出欄量均值)/(1-3月份出欄量均值)
死豬率=1-比值
(說明:指階段性的死豬率,不是全年)
盡管沒有一家上市公司公告因非瘟死了多少豬,調研時也沒有一家公司會告訴你死了多少豬,但是出欄量會暴露出死了多少豬。
出欄量顯著減少,豬去哪了呢?只有三個去處:
一是壓欄。但從120公斤壓到150公斤,最多壓1個月,最終還是會體現在下月的出欄量上。能壓到哪兒去?
二是留種。最終反應在能繁母豬的增加上。
三是死掉。既沒壓欄,能繁母豬也沒增加,豬跑哪兒去了?唯一的去處就是死了。如果出欄量減少一半,則說明豬死了一半。
(1)如果死豬率顯著小于41%,則說明這家公司非瘟防疫水平遠遠高于社會平均防疫水平,很過關,能夠確保把豬養活。
(2)如果死豬率接近41%,則說明這家公司非瘟防疫水平與社會平均防疫水平差不多,防非瘟不是靠技術水平,而且靠概率,不能確保把豬養活。
(3)如果死豬率顯著大于41%,則說明這家公司非瘟防疫水平遠遠低于社會平均防疫水平,水平太差,很不過關,完全不靠譜,根本不能確保把豬養活。
目前能夠確保把豬養活,即非瘟防疫水平遠遠高于社會平均防疫水平的公司只有3家:
表6:三家能確保養活豬的上市公司月度出欄量(萬頭)
注:
1、出欄量數量來源:各上市公司月報。
2、比 值=(10-11月份出欄量均值)/(1-3月份出欄量均值)
3、死豬率=1-比值
上市公司A:
這是所有11家主要養豬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出欄量逐月上升的公司。
我上上周在山東調研,拜訪了至少8家屠宰場、飼料廠、養豬公司,我都問了同一問題:山東省內公司+農戶做的最好的或者口碑最好的公司是哪家?大家幾乎不約而同地回答是這家。我進一步追問:它是怎么做的最好的?答:一是體系健全,二是投入大,三是檢測迅速,四是執行到位。
這家公司的最高掌門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他們今年非瘟受損失最小。
公司也明確宣稱:他們放養階段的上市率,即放養階段的成活率超過90%。
這家公司也是所有公司+農戶模式中,唯一一家出欄量沒有下降的公司。是今年公司+農戶模式中做的最好的公司。
防非優勢:(1)重用了YZC博士,在非瘟前就實施了高標準防疫措施+高標準豬舍,非瘟后最快速度探索出一整套非瘟防疫體系。據民間傳言,在YZC博士領導下,公司組建了一支專業的拔牙團隊,內控拔牙損失率僅2%,且對外有償服務。這應是當前最高水平的拔牙技術。(2)優秀的管理團隊,強大的執行力。
養殖模式:盡管這公司是今年公司+農戶中做的最好,但這家公司已看到“封閉式工業化自繁自養”的模式優勢和大趨勢,當前正在火速自建育肥場,計劃在明年底自繁自養產能超過1000萬頭,出欄量占比超過一半。
能繁母豬恢復速度:7個月超過+3.5倍,是所有上市公司中最快的。
社會資金給錢養豬:
(1)40億可轉債10底拿到批文,計劃1月初即未來2周內發行。
(2)89.5億投建9大項目,其中80%即72億為新增外部借款。
上市公司B:
這是所有11家主要養豬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出欄量全年平穩、不升不降的公司。
防非優勢:最大優勢是區域優勢。地處新疆,地廣人稀,豬場建在沙漠邊上。前文已分析,非瘟病毒怕干燥怕高溫。而新疆沙漠上的干燥高溫氣候使非瘟病毒無法生存,所以該公司在新疆的豬場沒有被非瘟中招。
原本這家公司是地處中國邊遠地區的先天性區域劣勢,但非瘟來后,逆轉為防非瘟的先天性區域優勢。
所以,這家公司的投資邏輯十分簡單,大眾最容易理解認可。
養殖模式:自繁自養。
能繁母豬恢復速度:6個月超過+1倍,相當快。
上市公司C:
這是所有11家主要養豬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出欄量雖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30%的公司。
這家公司是中國“封閉式工業化自繁自養”模式的創立者,也是中國最先進養豬技術的開拓者和重要代表之一。
防非優勢:(1)模式優勢。上文已分析:“非瘟病毒在中國已全國性大片狀存在的大環境中,建立點狀的完全隔離的封閉式養豬場,在夾縫中求生存,這是中國養豬業的唯一出路”。上市公司中,能夠大規模建立“點狀的完全隔離的封閉式養豬場”的公司,當前只有這一家。(2)技術優勢。公司是中國最先進養豬技術的開拓者和重要代表之一。公司正在大規模建設高標準的最新型豬舍,不僅能有效防非瘟,而且將在非瘟前的最低完全成本11.50元/公斤的基礎上再降低200元/頭,使完全成本降至10元/公斤下。
養殖模式:自繁自養。
能繁母豬恢復速度:6個月正好+1倍,相當快。
社會資金給錢養豬:
(1)50億定增已完成。
(2)華能信托100億
(3)央企扶貧基金10億
(4)光控投資7億
投資邏輯:
(1)如果這家公司養得活豬,要投資這家公司。
(2)如果這家公司養不活豬,更要投資這家公司。因為,上市公司中,能夠大規模建立“點狀的完全隔離的封閉式養豬場”的公司,當前只有這一家。這家公司最具“模式優勢”+“技術優勢”,是中國最先進養豬技術的開拓者和重要代表之一,如果這家公司都養不活豬,那么中國就沒上市公司能養活豬了。當上市公司都不能養活豬后,只要上市公司中能有一家最先養活豬,一定是這家公司,這種極端情況下,整個市場份額都是它的,一定能獲得估值溢價。
表7:七家暫不能確保養活豬的上市公司月度出欄量(萬頭)
注:
1、出欄量數量來源:各上市公司月報。
2、比 值=(10-11月份出欄量均值)/(1-3月份出欄量均值)
3、死豬率=1-比值
表8:能確保養活豬與暫不能確保養活豬的上市公司之共性比較
社會資金的趨利性,將加速養豬公司嚴重分化。
社會資金把錢給上市公司養豬,主要通過兩種途徑:
途徑一、通過定增、可轉債等股市融資。這種方式風險相對小,畢竟是以資金換股權,手中有股權,不會賠到哪兒去。
途徑二、通過借款、項目合作等方式。這種方式風險相對大,一旦合作項目失敗,錢就有收不回來風險。
所以,觀察社會資金是否把錢通過借款、項目合作等方式給上市公司養豬,是判斷社會資金是否認可公司的較好辦法。
另一方面,社會資金都是趨利的,一旦社會資金發現非瘟疫情中能確保把豬養活的公司都是暴利,各類社會資金一定會加速把資金交給這樣的公司養豬,有錢就能加速擴張。而不能確保把豬養活的公司不會獲得社會資金的認可和關注,無錢談什么擴張。
關于養殖模式之爭:
在疫情初期,當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防疫的情況下,“自繁自養模式”比“公司+農戶模式”損失可能大一些。因為“自繁自養模式”單場體量大,1個場中招,就損失幾萬頭。“公司+農戶模式”很分散,單農戶體量小,1個農戶中招,僅損失幾百頭或上千頭。
在疫情后期,當大家都知道如何防疫的情況下,“自繁自養模式”比“公司+農戶模式”的損失要小一些。因為,“自繁自養模式”比“公司+農戶模式”的執行力更強一些,相對好管理一些。
再來看這一年的實踐:
七家暫不能確保養活豬的上市公司中,基本都是“公司+農戶模式”。
三家能確保養活豬的上市公司中,2家“自繁自養模式”,1家“公司+農戶模式”。即便這家“公司+農戶模式”做的最好的公司,也正在火速自建育肥場,計劃在明年底自繁自養占比超過一半。
董明珠說過一句話:“你教育我幾小時,但我是踐行者”。看看踐行者怎么做,從踐行者尋找答案較有效。
所以,“封閉式工業化自繁自養”模式是防疫非瘟的有效模式,也是未來之大趨勢。
如何選股?
(1)如果是普通豬周期,那么現在買任何豬股都可能賺錢,甚至垃圾股賺錢更多。
(2)如果是去時如抽絲的普通疫情,如果現在疫情已去,那么任何公司都可以復產,買任何豬股都可以賺錢。復產的速度比的是公司的膽量和瘋狂,復產越快、產能擴張越快的公司賺錢越多。
(3)但現在是非瘟,是來了就扎根、反復發作的非瘟,是豬災難。現在選股:
第一步:比的是防疫。只有防疫過關,能確保把豬養活的公司,才有資格進入候選名單。
第二步:比的是產能擴張速度。
在第一個非瘟疫情年度里(2018年冬季-2019年夏季),能不能養活豬將導致養豬股嚴重分化,可謂一步快,步步快;一步慢,步步慢。表現在:
表9:豬股之分化
特別說明:能否確保把豬養活,是動態的。今年沒有把豬養活,不代表明年仍不能把豬養活。我們期待更多的上市公司能把豬養活,至少從投資角度多一個選擇機會。
但是,確保養活豬,至少需要一個完整的疫情年度來證明自已。沒有出欄量證明,都是不靠譜。
中國11家主要養豬上市公司2018年的出欄量合計為:4810萬頭,僅占2018年全國出欄量69382萬頭的6.9%。
上文分析今年能確保把豬養活的3家上市公司2018年的出欄量合計為:1421萬頭,僅占2018年全國出欄量69382萬頭的2.0%。
美國前5大養豬公司占比接近40%。其中最大的史密斯菲爾德養豬場占到市場總額的18%。
對于不能確保養活豬的養豬人和養豬公司來說:
非瘟疫情越快消除越好。
對于能確保養活豬的養豬人和養豬公司,以及投資人來說:
非瘟疫情越嚴重,養豬主體越分化,不能確保養活豬的越多,越有利于能確保養活豬的上市公司超速發展,極有可能形成中國養豬業的超級寡頭。這或是歷史性的機遇。
七、關于豬價
豬價本來是供求關系的表現。供小于求,就通過價格上漲來擬制消費,豬價漲幅與消費降幅達到平衡點時,供求就相對平衡了。
今年10月份豬價快速大漲時,兩方面原因減少了供應:
(1)壓欄。豬價越漲,越不愿賣豬,越愿養大豬。本質上是推遲出欄。
(2)留種。部分商品母豬被留下當母豬,減少了供應。
今年12月份元旦前到春節前,六方面原因增加了供應:
(1)前期壓欄被養成大豬后,推遲到現在出欄。
(2)國儲肉拋售。為政治。
(3)地方儲備肉拋售。為政治。
(4)上半年低價凍品趕在春節前高價需求旺季出庫。
(5)上半年疫情高峰區,民間把豬殺了,買冰柜,把豬肉凍起來,到春節前后消費。
(6)10月份在豬價快速上漲中下單的進口豬肉,現在可能陷入虧損,為止損,在節前消費旺季出貨。
豬價漲幅與消費降幅達到的這個平衡點:
在今年10月豬價快速上漲時,因兩方面原因人為減少了供應,沒有真實探出來。
現在12月份,因六方面原因人為增加了供應,也沒有真實探出來。
春節后:
(1)上述12月份人為增加供應的六大原因基本都消失了,壓欄豬、國儲肉、地方儲備肉、凍品、民間冷凍肉、急于出貨的虧損進口肉,在春節前旺季基本都拋光了。
(2)真實的自然豬肉供應逐月大幅減少,理論上減少的峰值應該超過40%。因為明年春節后3月份后的豬肉,是今年5月份后出生的仔豬,而今年5月份后正值非瘟疫情開始進入雨季高峰期,一方面,能繁母豬死的多,并且一月比一月死的多;另一方面,生豬也死的多,并且一月比一月死的多。
明年下半年:
(1)關鍵取決于第二個疫情年度(2019年冬季-2020年夏季)的去產能情況。
如果第二個疫情年度,對第一個疫情年度結束后到第二個疫情年度開始前,利用疫情平穩間隙復養的“增量存欄”全部消滅或者大部分消滅,那么明年下半年的供應將是這兩年最少的。
相反,如果第二個疫情年度很平穩,沒有去產能,那么明年三季度后,出欄量有望增加,豬肉供應有望增加。
(2)明年下半年,無論政府,還是民間,手中都無肉可拋,只能靠進口,除了進口沒有其它任何實效辦法平抑豬價。
小結:
(1)春節前豬價受政府壓價、民間拋售雙重壓制,關鍵看能不能壓住。如果節前壓不住,節后就更壓不住。
(2)春節后,供應將大幅減少,真實的供應對真實的消費,豬價漲幅與消費降幅之間的平衡點有望真正探出來。
(3)明年下半年,關鍵取決于第二個疫情年度(2019年冬季-2020年夏季)的去產能情況。如果去產能大,明年下半年的供應將最少,而且無論政府,還是民間,手中都無肉可拋,只能靠進口,除了進口沒有其它任何實效辦法平抑豬價。如果沒有去產能,那么明年三季度后,豬肉供應有望增加。
八、4個世界創舉?還是4個國際笑話?
(1)國外幾十年都沒有搞出有效的非瘟疫苗,中國不到1年就搞出有效的非瘟疫苗。
點評:誰用誰知道痛,誰用非瘟疫苗誰知道是否有效。
(2)截至11月21日,全國共報告發生160起非洲豬瘟疫情,共撲殺生豬119.3萬頭。
點評:2018年中國出欄生豬6.9382億頭(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19年前10月生豬存欄最大減少41.4%(數據來源:農業部),平均減少27.1%,推算實際死掉近2億頭。2億頭豬沒了,但僅報告發生了160起非瘟疫情。這么大的災難,難道不是因為非瘟?
(3)全力確保中國生豬2020年底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
點評:特別希望中國在這點上能創造世界奇跡。
(4)豬價上漲,是因環保而關閉豬場。
點評:胡說八道,一派胡言,根本不了解實情。
因環保而關閉中小豬場,若干年前就在做。到非瘟爆發前的2018年8月前,正是豬周期的低谷,即豬價到低點,幾乎全行業虧損。
為什么豬價到低點?為什么全行業虧損?就是供應過剩。
在地方因環保而大量關閉中小豬場的前提下,供應依然過剩,足于說明沒有減少供應總量反而總量增加,只是供應的區域性調整和結構性調整,中小豬場減少,規模場增加,行業集中度強化。
反過來,正是供應總量過剩,反而證明了地方因環保而大量關閉中小豬場是正確的。
所以,今年豬價大漲,與地方因環保關閉豬場沒半毛關系。
如果不是在非瘟來之前,提前關閉中小豬場,那么,非瘟來后,這批中小豬場又怎能逃脫非瘟的厄運?這批提前關閉的中小豬場,因免遭巨大損失,是不是應感謝因環保而關閉?
如果現在放開環保,任由自建豬場,在非瘟疫情如此肆虐的環境中,任何防疫不過關前提下的盲目復養或擴產,豈不近乎找死?
豬價上漲的真正原因就是:非瘟。去年下半年,在豬供應過剩的豬周期低谷,突然來了非洲豬瘟,加速了去產能,去產能近一半,使供應過剩突然逆變為供應巨大缺口。所以今年豬價大漲。這是豬價大漲的核心原因。
九、調研中遇到的幾個問題
(1)調研對象的視角,決定對豬價和豬行情的判斷。
如果調研對象在無疫區或者受非瘟影響小的地區,則大多對豬價和豬行情不看好,認為存欄恢復快。
如果調研對象在疫區或者嚴重受非瘟影響的重災區,則大多對豬價和豬行情都十分看好,認為存欄恢復慢,有的甚至認為年后豬價要暴漲,原因是沒豬。
如何綜合這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
用大數據,樣本點越多,代表性越強,數據越大,就越準確。目前可用的大數據主要來自農業部、國家統計局、和獨立第三方數據公司。
(2)疫情是點狀還是片狀發生?
點狀、片狀的概念,沒有統一的標準。特別是現在重災區,在去產能50-60%、甚至80-90%后,剩下的豬本身就已沒片,只有點了。再發疫情,哪還有片狀疫情?
(3)飼料廠銷量上升,代表豬存欄增加嗎?
今年疫情中,中小飼料廠關了很多。客戶轉移到剩下的飼料廠,必然導致剩下的飼料廠的銷量上升。所以,一定要加問一個問題:周邊有多少飼料廠關閉。
(4)非瘟病毒轉弱?轉強?
我上周在河南調研時,河南今冬疫情死豬略慢,有人說非瘟病毒已轉弱。
但東北今冬疫情,死豬特別快,僅2-3天就死了,而今年上半年死豬要1周左右,有人說非瘟病毒已轉強。或者說,這是不是重組后新的強毒株呢?這是不是野毒株與疫苗毒株重組后產生的新的強毒株呢?我們期待科研人員的分析結論。
(5)農業部數據水份有多大?
我最近跑草根調研,特別注意這個問題。現在有些地方養豬有補貼,多報數據可以騙補,有多報動力。相反少報沒什么代價。
有些地方為了完成上級強壓的養豬任務,也樂意接受虛報的數據,甚至主動虛填數據,數字養豬,報表養豬,也沒人追責。
最大的問題在于:虛報后無法核實。反正現在豬場任何人都不讓進。
(6)耐過豬能否作為母豬擴繁育種?
非瘟對豬的殺傷力接近100%,但不是完全100%。實踐中,會有極少幾頭豬存活下來。這種感染非瘟而不死的豬,專業上叫“耐過豬”。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適者生存,用“耐過豬”做母豬擴繁育種,后來的豬豈不是都能自然抗非瘟了嗎?
一位江西大學生養豬大戶朋友告訴我:東北去年最早非瘟,極少數耐過豬現在開始產仔,他得到這個消息后十分興奮,直接飛到東北,想把這樣的豬買回來。但去后發現,耐過豬能順利產仔,但所產仔在2-3個月就全部死亡。
畢竟這只是一個案例,究竟是個案現象,還是普遍性規律,不得而知。如果是普遍性規律,就十分可怕,就可能讓一個區域內的豬群全部滅絕。
我也聽說,非洲最早發現非瘟的地方,現在仍有野豬存活,這種野豬是如何活下來的?
我是否應該改行?
(7)國外低價豬肉是否沖擊國內?
國外出口到中國的豬肉,不是按國外本國當地的低價賣給中國的,而是按中國國內的實際豬價賣給中國的。中國辦進口手續和運輸過程,需3個月左右。
中國敢不敢進口,由中國進口商自已決定。取決于中國進口商對中國未來3個月后的豬價判斷,如果預測3個月后豬價大漲,則進口商就敢進口;如果預測3個月后豬價下跌,則進口商就不敢進口。
今年二季度下單的進口豬肉,遇到8-10月中國豬價大漲,肯定狂賺。但今年10月份下單的進口豬肉,現在有些還沒到港就虧大了。據說,這段時間下單進口豬肉都十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