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豬肉保供穩價官方高度重視,社會聚焦關注,而這與生豬生產形勢密切相關。雖然各省份都細化了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形成了恢復生豬生產的強大推動力,但豬場復產有政策扶持就夠了?規模豬場作為復產的主力軍采取的是何種戰略?2020年已來,如何養好豬?蘇志鵬分享《規模化豬場復養關鍵點剖析》,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2018年8月以來,非洲豬瘟對我國養豬業造成了災難性損失。農業農村部發布的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信息顯示,10月份生豬存欄環比減少0.6%,同比減少41.4%;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加0.6%,同比減少37.8%。
在巨大的產能缺口下,生豬價格持續走高,加上政策大力扶持,目前生豬養殖業已成為了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行業,生豬復產的趨勢也已逐漸形成。高額回報固然誘人,但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復產最后很可能會變成“復慘”。豬場想要復產成功,必須在進行復產之前制定全面周密的復產策略。
一
復產成功的條件
并不是所有的豬場都適合復產,在開展復產工作之前,豬場必須進行系統全面的流行病學溯源與豬場條件評估,不滿足復產條件的豬場應建議清退;而對于具備復產條件的豬場,想要復產成功,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豬場已存在的非洲豬瘟病毒徹底被清除和滅活
針對場內存在的非洲豬瘟病毒,需要全場進行全方位徹底清洗、消毒,不留死角,并針對各區域(特別是高風險區域)進行嚴格的現場評估和實驗室檢測。
2.防止病原在后續的生產過程中再次進入并在場內擴散
很多人在做復產的時候往往只重視了疫情場的洗消,場內各項工作的恢復,忽視了非洲豬瘟疫情遠未離開,非瘟病毒伺機而動。疫情場恢復生產后,重新爆發疫情是很多復產場失敗的原因。因此除了做好場內全面洗消外,還需要系統全面的對非瘟疫情溯源,識別、分析之前的漏洞與錯誤;整改完善場外及場內的生物安全體系,重點整改溯源到的漏洞;在引入哨兵豬或正式引種之前,充分調查了解周邊疫情,只有在疫情穩定,沒有新案例發生的區域才能引入哨兵豬或正式引種。
二
針對非洲豬瘟病毒弱點采取措施
要達到上述兩個條件,首先需要充分了解非洲豬瘟病毒的弱點,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1.非洲豬瘟病毒宿主相對單一,其引起的非洲豬瘟致死率高,且與藍耳、經典豬瘟相比傳播效率低,自然傳播速度較慢,人為因素給非洲豬瘟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因此,豬場完全有可能通過強化生產操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將人為傳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非洲豬瘟怕高溫、怕強酸堿、怕消毒劑,豬場可以利用這一弱點,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或采用高溫消毒等方式,通過層層洗消,降低環境中的病毒載量。
三
復產關鍵點
對于復產豬場而言,洗消前的復產培訓能夠確保復產人員充分了解各關鍵環節(如清洗消毒、人員出入、物品管理、引種、售豬等)注意事項;在洗消階段制定細致全面的洗消流程,采用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可以將環境中已有的病毒充分清除與滅活;在進豬后的持續防控工作中,充分提升人員意識,加強生物安全管控,杜絕溯源出的生物安全漏洞,則可以避免病原再次進入與擴散。
然而,無論是清理洗消,還是后續防控,都必須要以更嚴格的生物安全標準來管控復產的每一個細節,復產流程及關鍵點如下:
復盤溯源及復產可行性分析→復產準備工作→首次清理洗消及評估、外圍生物安全改造→場內生物安全改造→二次洗消評估→進豬前驗收→哨兵豬飼養(不是必須的流程)→清空,三次洗消評估→種豬引進→持續防控
四
復產注意事項
1 生物安全改造
根據疫情復盤與流行病學溯源,排查豬場存在的生物安全漏洞,如果找不到豬場感染的單一的原因,那么一定要把所有的可能感染的因素全部進行整改。整改所用到的改造物資在施工前后都必須進行嚴格消毒。
2 洗消前準備
1)劃分臟區凈區、規劃洗消過程中人員、物資流動路線圖;
2)根據采樣檢測結果,圈舍構造不同,污染程度不同,確定洗消重點,環境采樣評估表如下;
3) 提前梳理、準備物資,清單如下表;
4)根據洗消面積、洗消難易程度、人員工具配置、洗消時間等確定人員分工,明確人員活動區域及作業區域;
5)明確洗消流程及洗消注意事項,確定完整系統的洗消方案。
3 洗消過程
1)人員做好防護,斷電絕緣,注意人身安全;進出作業區域嚴格消毒換衣換鞋,洗消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及作業路線進行,不竄崗竄舍。
2)洗消物資提前做好規劃,各區域一次性領用,不浪費、不退回,使用完畢后做好消毒或無害化處理。
3)洗消前做好原位消毒及清理清掃
原位消毒:將全場包括舍內潑灑3%的燒堿溶液3次,每天1次,每次必須保持30分鐘表面濕潤,充分作用,將病菌在原位殺滅;
清掃:清掃欄舍表面的灰塵,飼料殘渣,糞便和蜘蛛網,封閉排水、糞污管道,保證封閉運行;
拆卸:拆卸所有能拆卸的設備,如豬欄、漏縫地板、產床隔離板、飲水器、保溫箱、手推車、柜子、架子、門窗、燈具等,料線拆除能拆卸的絞龍、管線等,水線拆除飲水器、接頭等,有吊頂的豬舍將頂棚拆除,清空所有能移動的物品,移至指定區域進行焚燒、消毒浸泡或深埋;清理清掃期間所穿的工作服、鞋子,清理清掃完成后進行焚毀或戊二醛浸泡消毒后洗消烘干;
拆卸下的可浸泡消毒的部件用2%燒堿水浸泡24h,浸泡2次;銷毀所有木質結構、橡膠墊、紙張(如水簾、記錄表等)、所有撲殺衣物(包括內衣褲)、鞋子、飼料、藥品等;在豬場整改時重新安裝所有部件,更換磨損、變形或無法消毒的零部件;
4)洗消操作全面細致,漏糞板側面、產床焊接處等死角要徹底清洗,不可忽略;
5)安排專人對全部沖洗消毒過程進行監督。
4 洗消后檢查
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與驗收。
1) 全面檢查:檢查生產區、豬舍、生產區辦公室、生活區、供水系統、死豬填埋區、無害化處理中心等區域是否處理達標。
2) 熒光定量PCR檢測:采樣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兼顧可能的風險點和洗消死角,同時試驗過程中做好陽性和陰性對照。
5 哨兵豬飼養(不是必須的程序)
不從疫區引入哨兵豬,且哨兵豬必須檢測為陰性。哨兵豬飼養過程中無臨床癥狀,且每次檢測均為陰性,則可清空豬舍,再次洗消后進行引種。
6 引種
復產豬只的引進要從豬的來源、運輸路線和豬群健康狀況的監測等三方面進行嚴格的控制。
1)對引入的豬只(包括后備種豬)進行調查,要求供應豬只的豬場非洲豬瘟檢測均為陰性;
2)對途經區域、運輸時間、臨時停靠點、途經路線、備用路線、人員安排等進行規劃,原則上推薦就近引種,減少運輸距離,運輸途中盡量不停車,不進入服務區,排除疫區及存在污染的風險點;
3)豬只在進入生產區前共進行3次非洲豬瘟病毒檢測,分別為引種前、進隔離舍1周后和轉生產區前,三次檢測非洲豬瘟病原均為陰性,則可開始豬群復產。
7 持續防控
1) 統一思想,合理安排復產人員,進行生產培訓,明確崗位職責、考核方案;
2) 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體系,制定并嚴格執行各項隔離、消毒制度和措施,保障復產的成功進行;
3) 制定詳細的應急處置方案,組織場內人員進行應急預演;
4) 制定生產計劃,保障生長節律,做好免疫、保健、驅蟲等豬群健康保障工作;
5) 構建數據管理系統,科學的評估生產成績,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中的各項問題。
五
總結
養豬人要樂觀,但是不可盲目樂觀,不可懈怠大意,非洲豬瘟遠遠沒有過去,機會只屬于有準備的人。復產意味著巨大的投入,也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命是弱者借口,運乃強者謙辭”,非洲豬瘟不會同情弱者,我們必須勇于作為,切實做好復產的每一個細節,不斷提升自身防控非洲豬瘟的能力。2019年對養豬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新年伊始,預祝所有養豬人,豬事順利,在抗非復養的道路上執劍前行。
專家點評
行業“亂世”出英雄。辭舊迎新,2020年將是生豬產業浴火重生的開局之年。目前處于非瘟防控的關鍵轉型時期,越來越多的養殖企業(大中小規模養殖企業)用臨床實踐演繹著非瘟可防可控,只是“坐在輪椅上的冷血殺手”,但是目前非瘟防控技術還不成熟,還有較大的風險,國家的扶植政策不斷涌現,豬肉供不應求,豬價處于歷史高位,行業禁抗會引起行業產業升級,一些大型養殖集團公司在前期的成功非瘟防控基礎上,把握機會,大手筆進行擴產復養。
綜上所述,2020年是生豬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重要一年,也可能是我國豬業集團化豬場發展機會最大的一年。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蘇博士作為德康集團的健康管理中心總經理,做好了集團非瘟的防控,同時德康集團充分把握住機會,不僅損失非常小,還實現了母豬存欄規模幾倍的增加,不僅通過各種形式擴產,還總結了復產的關鍵技術,從復產的條件,對非瘟病毒知己知彼,抓住關鍵點,落實細節和注意事項,走出了成功的復產之道,控制風險,把握投資機會,在嚴峻非瘟疫情情況下做到了“運乃強者謙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