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記者 程伯全)?為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切實保障廣大師生身心健康,9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與國家教育部在上海聯合召開了“校園食品安全行動和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工作推進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孫君梅、副處級秘書廖蕓、食品經營司稽查專員陳谞、食品經營司副司長馬如林、食品經營司處長張蘭蘭、食品經營司處長肖均元、中國檢驗檢疫研究院副院長李莉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與教育部相關負責同志參與會議。銀光軟件受邀參與會議,并做了關于“迎接餐食安全管理4.0時代”的專題匯報。
會議現場
此次會議由兩部委聯合召開,高度重視校園食品安全。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和全國市場監管工作座談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有關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求;現場觀摩了上海市校園食品安全和餐飲服務智慧管理工作情況,交流了各地監管工作經驗;研究部署了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和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
在交流各地監管工作經驗環節,銀光軟件副總經理張蛟女士做了“迎接校園餐食安全管理4.0時代”的專題演講。在校園食品安全事故層出不窮,校園后勤管理與食堂信息化建設大多局限在視頻監控等弱電工程方面的背景下,校園餐食安全管理提檔升級勢在必行。校園安全管理模式歷經基于人盯人的“人防”監管—基于辦公軟件、進銷存系統的監管—基于“大宗食材”采購溯源與“明廚亮灶”視頻工程相結合的監管。管理模式在逐漸進步,但仍不能完全解決校園后勤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銀光校餐安”跟所有管理者一樣,本著“讓孩子們吃上安全健康營養的好飯”的使命,在結合現在“明廚亮灶”的基礎上,率先實現基于云計算的動態、閉環、無死角監管體系,開啟了校餐安全4.0時代的云管理。平臺涵括取證溯源和節點考評系統、物流采購和食材過期預警處置系統、互聯網+ 認證、檢測和智能出入庫系統、電子臺賬和營養改善計劃管理系統、電子營養師點餐配餐系統、無紙化辦公的信息統計分析系統、陽光公示通報系統、大數據分析預警機制、行為分析、鼠患預警、多方協同監管體系等子系統,形成了一套集中統一、持續有效、實時遠程互動式智慧監管機制,實現了校園食堂的科學監管、精準監管、智能監管、效能監管。自2012年開始,“銀光校餐安”歷經了7 年的需求梳理和產品錘煉,目前已經在全國45個區縣,建立逾60個平臺,在2000所學校食堂成熟運行,守護著超過200萬孩子的餐食安全。
銀光軟件副總經理張蛟做專題匯報
銀光軟件代表告訴記者,本次會議,銀光軟件受益頗豐,不僅能在全國各級的領導、專家面前闡述自己的校園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經驗;各地的監管經驗分享,更是給銀光軟件更好的優化平臺提供了眾多可以借鑒的思路。未來,銀光軟件將繼續遵循國家以及地區的食品安全工作標準,更好協助學校以及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